长江电力计划斥资266亿元,在其旗下的葛洲坝枢纽进行大规模扩建,项目核心为新建两线万吨级新船闸。这一庞大投资案在A股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对该公司以稳定分红著称的“红利王”形象可能产生的影响,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据悉,长江电力此次扩建工程的具体方案包括拆除现有的葛洲坝三号船闸,并在左岸新建两条单级船闸,同时对上下游引航道进行扩挖。工程完成后,葛洲坝枢纽的船闸数量将从现有的三线升级为四线,设计标准与上游的三峡船闸新通道保持一致。整个工程预计工期为91个月,包括12个月的筹建期,意味着施工期将长达七年半。
葛洲坝老船闸的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原本为5000万吨,但近年来实际运量远超设计极限。数据显示,2024年葛洲坝过闸货运量已达到约1.56亿吨,是设计值的三倍以上。长江航运的拥堵问题长期存在,尤其在高峰时段,排队等待通航的船舶数以百计,有时甚至需要数日才能通过。三峡与葛洲坝两坝船闸自2011年起便处于超饱和状态,2024年三峡枢纽的通过量更是高达1.59亿吨。
长江电力指出,此次扩建旨在提升航运能力,同时优化电力生产。葛洲坝作为梯级水电站,其发电调度一直以保证通航为前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能的充分利用。扩建完成后,葛洲坝电站的年均发电量预计将从158亿千瓦时提升至180亿千瓦时,增幅达到14%。这一“电量红利”不仅有助于对冲投资成本,还为未来电站的扩机创造了条件,展现了航运扩容与清洁能源供给之间的正反馈效应。
长江电力以其稳健的财务状况著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5.87亿元,归母净利润129.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14%。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324.96亿元,其中现金分红达到230.74亿元,分红率高达71%,在A股发电企业中名列前茅。此次266亿元的投资相当于公司2024年净利润的约82%,若分摊到7.5年的施工期内,年均资本开支约为35亿元,占公司年盈利的十分之一左右。
部分投资者担心,这笔巨额投资可能会冲击长江电力长期以来稳定的现金分红节奏。长江电力以高派息著称,公司章程规定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50%,且2021至2025年期间,公司力争每年实现净利润的70%左右用于现金分红。职业投资人指出,若利润被用于回报周期漫长的公益性投资,中短期分红恐将受到影响,对依赖股息的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将降低。
还有声音质疑上市公司与公共项目的角色错位。葛洲坝航运扩能看似由长江电力出资,但其效益更多体现在缓解长江航运拥堵、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等方面,而非直接增厚公司利润。尽管公司重申产权和管理边界,强调葛洲坝三号船闸资产自1981年以来就属于长江电力账下,改扩建后的船闸资产仍归公司所有,但投资者仍担心,即便资产计入公司财务报表,若缺乏独立现金流和盈利模式,这笔资产未来可能会成为利润“黑洞”。
面对市场的担忧,长江电力需要平衡市值与声誉。在表决权稳固的同时,如何化解中小股东的疑虑、维护“现金奶牛”的市场形象,成为公司面临的新挑战。分析人士建议长江电力提高透明度,用数据和规划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公司应详细测算并公布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经营性现金流与预计分红之间的动态平衡,加快与监管部门沟通明确通航收费或电价补偿政策的时间表,并及时公告进展。同时,设定工程完工后的量化KPI,将社会效益转化为可跟踪的经营指标,以证明大手笔投资与稳定分红可以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