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国内酒企正积极寻求提质、降本、增效的新路径,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成为关键驱动力。这些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加速推动酒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当前,我国酒类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变革期,消费业态、结构及理念均发生显著变化。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大酒企纷纷加大数智化转型力度,以期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降低运营成本。
酒类产品,作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饮品,种类繁多,包括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及果露酒等。据《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饮料酒消费总量稳定在5000万千升以下。其中,白酒与啤酒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占比高达93%;而葡萄酒、黄酒等其他酒类则合计占比约7%。从营收角度看,白酒占比69.9%,啤酒占比20.4%,其余品类合计占比不足10%。盈利能力方面,白酒与啤酒合计占据行业总利润的98.7%,其余品类合计占比仅为1.3%左右。
白酒行业作为中国市场的主力军,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增速逐渐放缓,库存压力上升,消费需求趋于理性。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8%,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8%。这表明,白酒行业正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高质量转变。行业分化加剧,市场份额向优势产区、名优酒企和知名品牌集中,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占据行业大部分利润。
与此同时,啤酒行业也呈现出“量跌价升”的趋势。尽管2024年啤酒产量同比下降0.6%,但营收和利润却逆势增长。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企业凭借品牌、渠道和市场占有率优势,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促使啤酒企业不断推出新品,向高端化转型,精酿、无醇啤酒等细分品类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各大酒企纷纷加大投入。贵州茅台通过打造5G白酒智能工厂,实现酿造关键参数的精准控制,并推出“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优化供应链响应速度。五粮液则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提高白酒产出率和产品质量。华润啤酒则搭建统一的云边协同物联网架构,加速工厂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实现从日常运营到生产管理的全链条数智化。
青岛啤酒依托成熟的数字化战略蓝图,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数据、流程、组织五大方面的变革工程,其数字化建设已全面覆盖端到端业务链条。青岛啤酒厂还被评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和食品饮料行业“可持续灯塔工厂”,展示了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
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作为白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从原粮种植到酿造、灌装、仓储物流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化。该项目规划建设历时4年,总投资21.36亿元,年包装能力达10万吨,成品酒储存能力超过500万件,数智化程度达行业顶级水平。
华润啤酒与宝钢包装共建的JIT连廊项目也正式投运。该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智能连廊全长740米,可实现每小时80垛(合计400000罐)的高速输送力,大幅提升了供应链效率与运营安全性。这一创新项目标志着酒水供应链生态圈携手迈入数智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