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养老金账本大揭秘:延迟退休与缴费年限调整下的养老金现状

   时间:2025-08-10 18:11:05 来源:智本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一决策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决定指出,我国将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性的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到63岁,女性则从50岁或55岁延迟至55岁或58岁,该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从2030年起,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也将从目前的15年提高到20年。

此次调整的核心目标在于解决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问题。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养老金现状,数据中心特别推出了《养老金专题》报告,该报告分为五大部分,涵盖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构成、覆盖人群、收支现状、细分情况以及未来展望等多个维度,全文长达2500字,共包含14张图表。

养老保险体系在我国养老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三大支柱构成。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达到10.67亿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45亿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6亿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

在收支现状方面,尽管我国的三大养老基金整体保持了增长态势,但扣除财政补贴后,养老体系的收支状况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中国的养老体系就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情况,并且缺口逐年扩大。到2023年,养老基金的保费收入为5.5万亿,但总支出却高达6.8万亿,当年的支出缺口达到了1.3万亿。

针对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企业职工养老基金账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保费收入和财政补贴,支出则主要用于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2023年,该账户的收入超过5万亿,其中保费收入4.3万亿,财政补贴0.78万亿;支出则为4.7万亿,年末累计结存将近6万亿。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金的运行状况则相对较差,该账户主要服务于农村居民,2023年的收入共计5478亿。

报告还详细分析了三种基金对应三大人群发放的养老金平均金额的差异。数据显示,不同基金发放的养老金待遇相差数十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养老保障的不平等性。同时,报告还通过三种假设情况,对养老金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如何解决养老体系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中心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通过政策调整、制度改革等方式,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公众而言,了解养老金的现状和问题,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途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