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关于百果园水果价格高昂的议论声四起,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即便是月薪两万的收入水平,也难以承受百果园部分水果的高价。一串葡萄或是一个西瓜,在百果园的标价就可能高达百元,而像荔枝、山竹这类珍稀水果,更是以每颗几十元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百果园被部分年轻人戏称为“水果刺客”。
面对外界的质疑,百果园董事长亲自录制视频作出回应。他提出,商业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牟利,另一类则是通过教育消费者,引导他们做出更加成熟的选择。他强调,百果园绝不会在产品质量上妥协,也不会一味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是致力于教育消费者,让他们能够做出自主的选择。
诚然,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也有权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然而,将“无知”与“教育”这样的词汇用于描述消费者,无疑在不少顾客心中留下了刺痛的痕迹。即便部分消费者确实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购买高价水果,他们也不希望被贴上“无知”的标签,受到他人的指责。
与此同时,也有声音提出质疑:远超产品本身价值的价格定位,真的能长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吗?历史上,不乏因价格高昂而被消费者戏称为“刺客”的品牌,最终未能持续走远的先例。因此,有人担忧,试图通过“教育”消费者来维持高价的百果园,是否也会面临被消费者“反教育”的风险。
在这场关于价格与价值的讨论中,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博弈似乎仍在继续。未来,百果园能否在保持高端定位的同时,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仍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