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业的浪潮中,擎朗智能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通,一个自学生时代便对机器人充满热情的理工男,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从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到夜以继日在实验室的奋斗,李通的故事仿佛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场景不谋而合。那时,他怀揣着对机器人的热爱,提着装满梦想的箱子,一家家公司推销,只为将这份热爱变为现实。
转眼间,2025年已成为擎朗智能成立的第16个年头。从最初的艰难推销,到如今机器人产品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超过600个城市及地区,累计部署超过10万台,李通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梦想的力量。
作为服务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时代的见证者,李通对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并不迷信于某个特定的场景,而是坚持“先垂类再全才”的发展策略,致力于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为市场服务。这种务实主义的态度,让擎朗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擎朗智能展台上,各类机器人竞相亮相,构成了李通眼中未来世界的缩影。轮式机器人XMAN-R1在医院场景下展示着分拣能力,双足类人形机器人XMAN-F1则在一旁做着自我介绍,而爆米花机器人则始终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这些机器人不仅展示了擎朗智能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其对于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李通分享了擎朗智能的最新产品——XMAN系列类人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包括双足类和轮式类两种型号,适用于医院、餐厅等多种服务场景。李通表示,擎朗智能的目标是在这些垂类场景中快速商业化,为市场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当谈到机器人行业的波动时,李通显得异常冷静。他认为,机器人行业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长期过程,不能因为市场的波峰或波谷而轻易改变方向。同时,他也强调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认为只有为市场服务的机器人企业才能长久生存。
在订单量方面,李通透露,擎朗智能今年的订单量增长迅速,特别是海外市场,至少有50%的增长。他解释说,海外市场采用雇佣制模式,即客户租用机器人,其价格仅为当地人力成本的1/2到1/3。这种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方式,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李通预计机器人的成本将不断下降,而劳动力成本则不断上升。当两者达到一个拐点时,机器人的大规模落地将成为可能。他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尽管仍有人对机器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做机器人的是骗子,但李通表示理解。他认为,科技创新需要时间,而现在的机器人技术还远远达不到人们的设想。然而,他坚信,只要不断努力、持续创新,总有一天能够实现人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