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近期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盈利能力依旧强劲,上半年实现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实现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其盈利能力名列前茅。
然而,这份看似亮眼的财报并未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响。在财报发布后的交易日内,宁德时代的A股和H股分别累计下跌10%和13%,直至8月4日才出现反弹。投资机构分析指出,宁德时代的营收规模未及市场预期,短期估值偏高,这是导致其股价承压的主要原因。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头羊,宁德时代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但资本市场的波动提醒我们,没有只涨不跌的股价,理性回归是常态。宁德时代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财报数字,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技术龙头”转变为“生态玩家”,通过生态协同激活产业动能。
尽管宁德时代在半年报中再次展现了其市场霸主地位,但隐忧同样存在。首先,其营收增速略显乏力,尤其是第二季度,营收增长幅度低于行业预期。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宁德时代上半年的动力电池装车量虽然位居第一,但增长速度已经跑输大盘,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其次,行业价格战对宁德时代的利润率造成了拖累。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激烈,碳酸锂价格下滑导致行业整体收入下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单价也在下滑,毛利率同比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宁德时代面临着销量和盈利的双重压力。
为了应对挑战,宁德时代近年来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在电池产品方面,宁德时代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新品。在新能源生态布局方面,宁德时代打造了以电池为核心的换电服务,并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宁德时代还在跨界投资方面积极布局,将动力电池技术延伸至航海等新场景。
宁德时代从电池制造商向能源科技生态服务商转型的野心显而易见。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尽管宁德时代将业务版图铺得很大,但并非所有新业务都会坚定投入。换电业务作为发展重心,具备更突出的业务优势和生态协同性。
除了在国内市场发力外,宁德时代还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尽管其在储能业务和海外市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但宁德时代仍决定加大出海力度。曾毓群亲自负责出海业务,并提出了大出海计划。宁德时代的海外扩张之路虽然阻力重重,但基于国内市场的现状,“出海”已成为其关键一役。
宁德时代近年来的业绩表明,尽管其仍在赚钱,但步伐已不再轻盈。从追求规模增速转向深耕增长质量,是巨头走向更成熟业态的必经之路。宁德时代不仅需要继续讲出“新故事”,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技术标准、产业规则与品牌心智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