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重庆消费力崛起,能否稳坐“第一城”宝座?

   时间:2025-08-06 21:46:01 来源:经济观察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众多引擎中,消费无疑占据了核心地位,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作为衡量消费活力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上海稳坐全国“消费第一城”的宝座,但2025年上半年,这一格局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重庆与上海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消费第一城”争夺战。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重庆社零总额达到了2831.83亿元,以54.43亿元的微弱优势首次超越了上海。至一季度结束时,重庆的领先优势已扩大至146.87亿元。然而,进入5月,上海凭借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实现了强劲反弹,以68.48亿元的优势重新夺回榜首。但重庆并未放弃,6月再次发力,最终以8300.37亿元的社零总额,仅以不到40亿元的微弱差距险胜上海,暂时领跑全国消费市场。

事实上,重庆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2018年,重庆社零总额就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加入“万亿消费俱乐部”的城市。到了2022年,重庆更是以13926亿元的社零总额首次超越了北京,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2024年,重庆社零总额继续攀升至16190亿元,尽管仍落后于上海,但差距已大幅缩小。

在这场消费争夺战中,上海的餐饮收入成为了拖累其整体消费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2025年上半年,上海餐饮收入同比增速下降了2.6%,而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4%。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指出,上海中高端餐饮占比相对较高,但随着政策环境变化和商务交流减少,中高端餐饮需求明显萎缩。同时,疫情后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餐饮行业特有的低门槛特性也加剧了餐饮困境。

相比之下,重庆的餐饮市场则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景象。今年上半年,重庆餐饮收入达到了1233.7亿元,增长6.4%,高于全国餐饮增速2.1个百分点。五一假期期间,重庆接待游客1858万人次,餐饮收入增长6.6%。商品零售同样表现不俗,同比增速达4.1%,超越了上海同期水平。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庆华认为,重庆作为网红城市,其餐饮消费并不依赖商务消费,而是依赖于市民和游客的消费。重庆的传统家电消费也是社零总额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年上半年,3C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也成为了重庆新的消费增长点。

除了市场环境等外在条件的影响,重庆人的消费观念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上海,但重庆居民却表现出更强的消费意愿。上半年,重庆社零总额占GDP比重达到了52.1%,远超上海的31.5%。这与重庆的工业转型密切相关,工业收入的增长不仅增强了当地居民对未来的信心,还激活了消费市场。

然而,目前重庆的社零总额超过上海,并不能简单地视为重庆的消费实力已全面超越上海。相较于上海的消费市场,重庆在国际化商业发展水平上仍存在明显差距。上海的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一线国际品牌覆盖率以及国际零售商集聚度均位居前列。在首发经济方面,上海也具备难以比拟的优势。

对于下半年重庆和上海的消费走势,曹贤忠认为,重庆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暑期旅游旺季和消费券补贴政策将为下半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但重庆的形势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比如年底居民的消费支出可能面临收紧性调整。而上海在传统消费旺季“金九银十”期间,可能会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领域出现新的增长点。

在黄庆华看来,重庆要保持社零总额的领先地位,需要实现“量”与“质”的双重提升。这包括持续提升本地居民收入、优化营商环境、巩固主流消费群体规模优势以及开发个性化需求的细分市场等。只有这样,重庆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市场的全维度潜力,持续成为经济的动力引擎。

重庆与上海的消费竞争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各自立足自身的消费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在这场争夺战中,我们看到了两座城市不同的消费活力和发展路径,也期待它们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中国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