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海外收购计划,将以约22亿欧元(折合2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的股份,这一举措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的重大转变。
此次收购的核心目标,是借助Ceconomy在欧洲市场的深厚根基,快速推进京东的本地化运营。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知名品牌,在12个欧洲国家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员工总数近5万人,其成熟的零售网络和供应链资源将为京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京东计划以每股4.6欧元的价格,对Ceconomy发起公开收购,这一报价较Ceconomy在公告前的交易价格溢价23%。消息公布后,Ceconomy的股价应声上涨,涨幅超过16%。
此次收购完成后,京东将获得Ceconomy近30%的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Kellerhals家族作为Ceconomy的最大单一股东,将出售部分股份给京东,但仍将保留较大比例的持股,继续作为Ceconomy的投资者。其他四大股东,包括Haniel、Beisheim、BC Equities和Freenet,也计划向京东出售股份。
对于京东而言,这次收购不仅意味着获得了现成的欧洲线下网络和供应链资源,更解决了其海外业务长期面临的货源不足和运力短缺问题。通过与Ceconomy的合作,京东将能够直接利用Ceconomy的本地供应商体系,补足商品池,解决“下单无货”的难题。同时,MediaMarkt和Saturn在当地消费者中的高认可度,也将有助于京东快速建立品牌信任。
更重要的是,Ceconomy的1000多家门店可被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网络。结合京东在中国市场成熟的“小时达”运营经验,京东有望在欧洲市场实现配送时效的大幅提升,将配送时间从2-3天压缩至小时级,从而重塑用户体验。
这一收购也反映了京东国际化战略的重大调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此前曾表示,京东要在海外做本地电商,组建当地团队,进行采购发货,并专注于销售有品牌的商品。这一转向源于京东在跨境电商模式下的海外扩张挫折,如退出印尼和泰国市场等。面对以Temu、速卖通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的先发优势,京东必须找到差异化的突围路径。
通过收购Ceconomy,京东不仅获得了破解海外扩张难题的关键资源,也实现了战略上的跃迁。这一“收购+整合”的出海模式,与京东近期在香港市场的布局思路相契合。例如,京东已完成对香港连锁超市佳宝的收购,意在获取其线下零售网络。这些举动均表明,京东正试图通过收购现有成熟网络,快速实现本地化运营。
京东还启动了“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通过跨境模式引入1000个海外新品牌,并助力其实现累计100亿元的销售增长。这一双向布局体现了京东在国际化战略上“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