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全食品业绩双降,海外建厂能否成为破局新招?

   时间:2025-07-28 16:20:14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4年度,冷冻食品行业的多家上市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三全食品(002216.SZ),这家以速冻米面产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同样未能幸免于这一行业的普遍困境。根据最新财报显示,三全食品的年度营收较上一年度下滑6%,降至66.32亿元人民币,而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27.64%,仅为5.42亿元人民币。这是自2008年上市以来,三全食品首次连续两年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从一季度财报来看,其业绩下滑的趋势仍在持续,创下自2021年以来最差的一季度营收表现。

分析指出,三全食品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C端消费需求的疲软、商超渠道的式微以及行业内竞争的加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其速冻米面产品的业务陷入销量增长但利润下降的困境。尽管销量实现了小幅增长,但营收规模却较上一年度回落近4%。这种矛盾的数据反映出,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三全食品采取了降价策略,而这一策略直接导致了整体毛利率的进一步下滑。在国内市场面临阶段性压力的背景下,三全食品开始寻求海外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但这一策略能否成功破解其业务增长的瓶颈,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三全食品的速冻米面产品一直是其营收的主要支柱,收入占比常年稳定在80%以上。然而,从2020年至2024年,这一品类的收入却经历了较大波动。特别是在2020年,受益于疫情初期家庭囤货需求的激增,速冻米面产品成为刚需,带动了该品类收入的大幅增长。但随后几年,由于消费者外出就餐比例回升,以及预制菜、自热食品等新兴品类的崛起,公司速冻米面产品的收入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其中,“汤圆、水饺、粽子”这三款核心产品的收入,在四年间分别波动了-8.07%、3.92%、-15.74%和-5.84%。

特别是在2023年,“汤圆、水饺、粽子”的收入下滑幅度不仅远高于整体速冻米面产品的降幅,也高于公司整体营收的降幅。这主要是由于水饺作为公司的核心品类,其销量与猪肉价格紧密相关。由于2023年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不仅提价空间有限,而且低价猪肉也直接分流了部分水饺的消费,导致水饺在C端的销量增速放缓。在消费复苏疲软的情况下,速冻米面行业的“存量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也加剧了水饺品类在量价方面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三全食品在2024年对速冻米面产品进行了多维度的调整。在产品端,公司推出了“多多系列”水饺、“斤多系列”水饺、“食养汤圆”和“茶趣系列汤圆”等新品。在渠道端,公司与新零售渠道如零食有鸣、鸣鸣很忙集团等达成了合作,并在线上发力兴趣电商,实现了电商营收58.5%的同比增长。然而,尽管新品迭代和促销加码的组合策略有效带动了速冻米面产品销量的同比小幅增长,但对应收入却同比下滑,呈现出“量增利弱”的反差。同时,尽管电商渠道增速显著,但收入占比仍不足6%,公司营收仍高度依赖传统经销模式,而该模式在2024年的营收同比下滑了9.39%,反映出渠道结构转型仍需突破。

除了传统速冻米面业务外,三全食品近年来也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速冻调制食品。这一品类包括预制食材类、预制菜肴、涮烤、微波系列类、空气炸锅类等。然而,该品类在销量和收入层面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别是在2024年,速冻调制食品的销量骤降29.77%,直接导致收入同比下滑18.84%。这主要是由于该品类中的涮烤类产品,如火锅丸子、牛羊肉卷等,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标志性的大单品。速冻调制食品的毛利率也显著低于速冻米面产品,部分原因在于其部分客户为对价格更为敏感的餐饮B端客户。

在国内冷冻食品行业面临阶段性压力的背景下,三全食品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公司近期宣布将投资建设澳大利亚生产基地,并进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市场的开拓。然而,这一海外投资计划不仅投入资金庞大,还需面对消费偏好差异、供应链整合、原料采购与物流成本管控、法规认证壁垒等多重挑战。因此,这一巨额投入能否转化为预期回报,仍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