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国新办举办的一场关于“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详细阐述了税收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向。
胡静林指出,我国税收收入在“十四五”期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税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提升。这一积极变化,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行业税收结构来看,制造业税收占比最大,近年来始终保持在30%左右,这凸显了实体经济在税收中的稳固地位。与此同时,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税收增速最快,2024年相比2020年,其税收占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显示出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
在税种结构方面,“十四五”期间,直接税的比重超过了40%,与“十三五”期间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反映出我国税收的调节分配功能正在逐步增强,税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胡静林还分析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他提到,虽然经济是决定税收的根本因素,但减税降费、价格变动以及税源结构等因素也会对税收产生影响,导致税收与经济不完全同步。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虽然短期内会减少税收收入,但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对长期税收也是有利的。
价格变动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过去十年的数据显示,PPI的增减会直接导致税收收入的同幅度增减。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科技创新,我国经济税源发生了结构性趋势性变化。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税收增速放缓,而新兴行业如“新三样”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税收规模较小且享受较多优惠政策,目前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尚有限。
在剔除这些影响因素后,可以看出我国税收收入与GDP增速是大体匹配的,这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