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6万亿美元净资产!中国开放新篇章与人民币国际地位崛起

   时间:2025-07-26 03:22:13 来源:经济观察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外汇收支数据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相关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在7月22日和23日,国新办连续举办了两场新闻发布会,传递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

会上透露,中国目前拥有3.6万亿美元的净资产,且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占比已高达53%。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同时,这也意味着在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塑过程中,人民币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也备受瞩目。据悉,海南全岛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封关后,海南将成为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制度,为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发挥“试验田”的作用。

市场的积极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发布会后不久,A股上证指数便在7月24日重新站上了3600点。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自6月份以来,中国股市的温和上涨主要得益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趋缓以及中国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这也暗示着投资者应更加关注中美资本市场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从数据上看,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与国际投资头寸表(IIP)均展现出不少亮点。上半年,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的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计达到了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更是达到了53%。同时,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也合计达到了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规模为历史同期次高。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中国的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依然保持活跃。

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的对外资产达到了10.7万亿美元,对外负债为7.1万亿美元,净资产为3.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发展成果,也彰显了中国从“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的国家资产结构转型。中国的对外净资产已从2014年的约1.6万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3月的3.6万亿美元,且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储备资产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的占比已从70%降至不足40%,而非储备资产(如证券、直接投资)则持续扩张,股权类资产的增速远超债券。黄金储备、非美元资产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配置也在不断增强。这些变化都预示着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升级性变革。

人民币汇率也保持了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1.9%,在7.15至7.35之间双向浮动。这一表现不仅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还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分析认为,得益于贸易顺差持续高位、估值效应正向转化以及资本项结构改善等三大驱动因素,中国的净资产增幅显著。而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比重的历史性跨越,不仅重构了结算结构,还隐含着三重制度意义:人民币使用能力的跃升、支付系统独立性的提升以及境内金融市场吸引力的增强。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方面,封关运作被视为标志性工程。这一举措不仅意味着海南将从一个特区“政策洼地”跃迁为自贸港“制度高地”,还测试了中国与国际规则的接轨能力。据商务部部长助理介绍,自2020年至2024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已超过建省后前32年的总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海南封关还意味着在中国境内首次出现一个“关外化”区域,构建起人民币计价、结算、清算的完整闭环生态。例如,近期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就规定,境外投资者可使用境内外资金参与试点产品投资,相关资金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一机制在制度设计上允许居民与非居民资金并行运行,有助于推动人民币“体内循环”的初步探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