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国产汽水品牌大窑,终于在其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但这一步并非外界普遍预期的赴港IPO,而是选择了接受美资私募巨头KKR的收购。
据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更新信息显示,KKR公司收购远景国际有限公司股权案已无条件批准并审结。而远景国际,正是大窑饮品在境外开曼群岛的控股主体。此次收购,无疑让KKR这位“华尔街收购王”在中国饮料市场再下一城。
回望过去,大窑的创始人王庆东曾对收购持坚决反对态度。2019年,他明确表示拒绝了一切收购、合资的提议,包括外资。然而,时过境迁,大窑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美国私募资本携手,这一转变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大窑,这款以其独特的香精味和鲜艳的瓶身设计著称的国民饮料,此次卖身之举,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国产饮料行业,被外资收购往往意味着品牌的命运多舛。天府可乐、北冰洋汽水、沙示汽水等曾红极一时的品牌,在被百事可乐收购后,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和复出后的艰难。而乐百氏被达能收购后,更是成为了外资收购的反面教材。
尽管如此,大窑在近年来的表现却颇为亮眼。在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巨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大窑却以2.4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超越了冰峰和北冰洋等品牌。根据马上赢数据,大窑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已涨至2.64%,被誉为国产“汽水之王”。
然而,就在大窑营收突破32亿元、处于增长高点之际,王庆东却突然选择套现离场。这一举动被部分市场人士指责为“背离品牌初心”,甚至引发了消费者的抵制声音,认为“喝一口大窑,就是给美国人送钱”。
事实上,从2023年起,大窑就频繁传出寻资的消息,当时的绯闻对象包括可口可乐、维维股份等,但均未成行。年初,大窑又被传即将赴港上市,但同样被否决。有投资人透露,当时大窑以“20多亿的收入”喊出了约100亿的估值,被认为“太贵”,难以入手。
如今,大窑卖身KKR几乎已成定局。若交易顺利完成,KKR将取得远景国际85%的绝对控制权,而大窑创始人王庆东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5%,仅保留少数股权。
作为国产汽水品牌的佼佼者,大窑汽水以其独特的定位和营销策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在没有可乐的年代里,国民汽水曾承载着一座座城市的骄傲与记忆。而大窑汽水,这个出身内蒙古的品牌,自带一股糙汉子气息,成为了中年男人的挚爱。大窑汽水以量大、管饱、没酒精的特点,在烧烤摊、小吃店等餐饮渠道大放异彩,抢了啤酒的生意。
大窑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营销策略。从“大汽水,喝大窑”的洗脑广告文案,到邀请吴京作为代言人,大窑给消费者留下了“大瓶、有性价比”的深刻印象。这一营销路线,恰恰踩中了中国餐饮消费降级的趋势,让大窑持续走红。
然而,尽管大窑在市场上的表现不俗,但其多元化破局的尝试却并未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大窑推出了果汁气泡茶、能量饮料、矿泉水、豆奶等多个新品系列,企图抢占市场、攻略年轻人群。但这些新品的市场反响平淡,未能延续大窑的整体亮眼业绩和可观盈利。
在碳酸饮料市场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投资者对大窑的估值趋于谨慎。市场叠加资本因素,大窑最终选择了卖身妥协,这或许也包含了无奈。但作为知名国民饮料品牌,大窑是否真的不想上市、争夺“中国汽水第一股”呢?这个问题或许只有王庆东自己才能回答。
此次收购完成后,KKR将以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对大窑进行投后改造。对于大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KKR的加持下,大窑能否成为第一个真正全国化的国产汽水品牌、改写国产汽水格局?还是将陷入外资对定价权、产业链、技术标准的隐形掌控、沦为巨头博弈的弃子?这一切都还有待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