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正证券宣布,其已正式退出瑞信证券的股权结构,标志着这起跨越近一年的股权交易最终尘埃落定。此次变动后,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其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
据悉,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资公司)已成为北京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为85.01%。而原控股股东瑞银集团的持股比例则下降至14.99%,退居第二大股东之位。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北京国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布局进一步加深,也预示着北京证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回顾瑞信证券的历史,这家合资证券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和业绩波动。起初,瑞信证券由瑞士信贷银行与方正证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8亿元。然而,受限于资本金稀缺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瑞信证券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水土不服”,多年业绩不佳,多次陷入亏损境地。
尽管在2021年,瑞信证券曾凭借投行业务的强劲表现实现盈利,但好景不长。随着瑞士信贷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其对瑞信证券的全资控股计划被迫放弃。此后,瑞信证券的业绩再次下滑,连续亏损,直至被北京国资公司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股权交易正式落地前,方正证券、瑞银集团与北京国资公司还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明确了卖方责任的约束。协议规定,对于股权交割前产生的业务潜在索赔,索赔时限设定为交割后5年,责任上限为交易对价的75%。这一规定旨在保障买方的权益,降低潜在风险。
随着北京证券的挂牌成立,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的券商队伍进一步壮大。目前,北京已拥有北京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金融街证券(原名“恒泰证券”)以及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券商。在证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北京证券能否抓住机遇,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此次收购,北京国资公司表示,这是落实国家和北京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的具体举措。而方正证券则称,出售瑞信证券股权是为了盘活公司资产,合理配置资源。瑞银集团方面也表示,此次交易进一步优化了其在中国境内平台的战略布局。
瑞银证券的前身正是成立于1993年的北京证券。在经历了经营困难和重组后,瑞银证券已成为一家外资独资券商。而今,随着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北京再次拥有了以“北京”命名的证券公司。这一变化不仅丰富了北京资本市场的生态,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