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零售业巨头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引发广泛关注。这家以高品质商品和严格会员制度著称的零售商,似乎也难逃“千亿魔咒”的困扰。
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的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后,却接连被曝出商品品质问题。先有消费者反映有机大豆等级降级,后有肉松面包产品配料表中隐藏转基因成分,这些问题迅速将山姆推上了热搜榜。
回顾中国零售商超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千亿规模”似乎成了一个难以跨越的门槛。永辉和大润发这两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商超巨头,在接近千亿规模后,也遭遇了业绩下滑的困境。永辉自2020年以来持续亏损,至今未能扭亏;大润发则不断关店,收入连年下滑。
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曾令人瞩目。作为沃尔玛旗下的高端会员制超市,山姆凭借独特的选品策略和严苛的质量控制,赢得了大量忠实会员。然而,随着营收的快速增长,山姆也开始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在选品方面,山姆被消费者吐槽下架了一些回购率高、性价比高的商品,同时新上架的商品也未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低糖好丽友派和溜溜梅等商品虽然声称在配方上进行了创新,但仍遭到了大量差评。更为严重的是,山姆的商品质量问题频发,从牛奶包装附着虫卵到果汁漂浮异物,再到鲜肉月饼中吃出牙齿等事件,不断引发消费者的担忧。
尽管山姆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会员制度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在沃尔玛全球投资大会上透露,2024年山姆中国整体销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然而,在漂亮的业绩背后,山姆也需要反思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否出现了问题。
与永辉和大润发等传统大卖场不同,山姆不存在模式失灵和渠道变革的情况。相反,山姆在中国市场的财报数据一直表现良好。然而,山姆在中国市场频繁翻车的原因或许在于其对会员复购率的过度追求。为了保持会员的忠诚度,山姆在商品质量和选品上下了不少功夫,但这也使得其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
在山姆内部,与货品相关的考核指标有着严格的重要性分级。一旦市面上出现同质化商品,山姆会主动将这个产品下架。这种严苛的品控标准虽然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也限制了山姆在商品创新上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山姆在选品上也做了一些本土化尝试,但这些尝试并未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山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开始受到挑战。新浪财经的报道指出,山姆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同比下滑,而开市客和盒马等竞争对手则逆势增长。在低线城市,山姆也面临着不小的维护成本压力,客单价不及一线城市,但运营成本却高了15%。
面对这些挑战,山姆需要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在保持会员制度优势的同时,山姆也需要加强商品创新和质量控制,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只有这样,山姆才能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避免陷入“千亿魔咒”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