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一项新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的部分星巴克门店内,出现了“星子自习室”的标识,这一创新服务迅速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据了解,“星子自习室”是星巴克为应对夏日学习需求而特别设立的空间。门店内,长桌被共享为自习座位,提供免费入座、电源插座、温水以及纸笔等服务,无需预约即可享受。记者在广州走访时发现,尽管自习室空间宽敞且设施完备,但目前并未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座位空余较多。
星巴克官方对此回应称,此举旨在强化其“第三空间”体验,未来还计划在更多门店探索“兴趣向”场景。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透露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竞争策略的调整。
面对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的崛起,星巴克正通过多种手段扭转颓势。价格方面,星巴克已对非咖啡产品进行了整体下调,如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品类的部分产品价格降幅达到5元左右,多款产品从高价区间降至20元左右。然而,此次降价并未涉及星巴克的核心咖啡产品。
在门店布局上,星巴克也在加速向下沉市场扩张。截至今年3月,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已达7758家,覆盖超过1000个县级市场,其中40%的新增门店位于乡镇地区。与此同时,星巴克在一线城市的部分标志性门店却面临关闭,特别是在江浙沪和广东地区,呈现出“关一线、开县城”的趋势。
星巴克的这些举措无疑使其更加接地气,以适应中国咖啡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本土品牌不断涌现、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放下身段”或许正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之道。
星巴克中国的股权出售计划也在持续推进中。据市场消息透露,星巴克已收到多份针对其中国业务的收购提议,竞购者名单中不乏高瓴资本、凯雷、KKR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就连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也加入了竞购行列。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星巴克正积极应对中国市场的新挑战,寻求在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