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校园配餐行业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首个专门针对该领域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消息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过权威渠道传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我国现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已超过46万所,涉及学生群体庞大,总数超过2.37亿人。校园配餐作为保障学生饮食健康的重要环节,其覆盖面广、涉及环节众多,自然成为了监管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校园配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占据整个餐饮业的近半壁江山,因此,推动其标准化建设,对于提升行业整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为校园配餐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的出台,无疑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指引。该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餐食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所有校园配餐服务企业,旨在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规定,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在人员配置上,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设立食品安全总监及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和检验人员,并建立风险防控动态机制,每日进行安全检查,每周排查隐患,每月进行调度分析,确保食品安全无死角。
在原料采购方面,标准强调了集中定点采购制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必须确保每批次原料的检验检测报告留存。同时,每年至少对每种大宗食品原料进行一次全品类覆盖的检验检测,重点关注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
在制作环节,标准要求餐食加工过程必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向学校、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食品加工的关键操作流程,增加透明度。每天送餐的每个食品品种都需分别留样,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以备不时之需。
在运输环节,标准规定企业必须配备满足配餐量和配送方式的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并向主管部门备案。专车专用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以确保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与效率。
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风险,标准明确要求企业必须第一时间启动召回程序,并主动上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以便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还涵盖了食谱及原料管理、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标准化指导。同时,标准还提出了有关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信息交流、防止餐饮浪费的操作指引,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膳食平衡、节约环保的理念,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