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资管机构的战略调整中,股权投资已成为核心发力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债权投资计划的登记数量和规模均呈现下滑趋势,而股权投资计划和私募股权基金却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一趋势清晰地反映了保险资管在投资策略上的深刻转变。
华电新能的成功上市,为保险资金的股权投资提供了生动例证。作为原始股东,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历经三年多的等待,终于见证了项目上市带来的丰厚回报。华电新能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25%,市值接近3000亿元,所持有的股权估值也随之增长了近两倍。这一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可行性,也展示了其巨大的盈利潜力。
在股权投资领域,保险资管展现出独特的偏好。它们更倾向于投资成熟期和中后期的项目,虽然对收益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但更偏爱那些能够提供期间收益和稳定现金流的标的。保险资管的股权投资规模通常较大,主要投向服务国家战略或与保险主业协同的领域,如硬科技、绿色新能源、健康养老等关键方向。
然而,尽管保险资管在股权投资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它们仍处于能力建设和经验积累的阶段。近年来,股权投资市场遭遇寒流,退出难度加大,而新兴科技领域的高专业门槛也对保险资管的产业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30多万亿的保险资金和30多家保险资管机构,机遇与挑战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机构的进入为保险资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视角。例如,荷兰全球人寿通过设立保险资管公司,积极寻求长尾资产投资机会,并重点布局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长期项目。该机构看好绿色金融、医疗健康与数字创新三大领域,并认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先进水平为保险业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保险资管还在积极探索跨境投资能力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开辟了新的途径。该试点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初始规模上限设定为100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丰富跨境金融产品的供给,还吸引了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到海南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