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近期再次发生重大人事调整,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7月9日,卫龙美味(股票代码:hk09985)对外宣布,其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规划考虑,将于8月31日正式离职,并由公司执行董事余风自9月1日起接任首席财务官一职及授权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卫龙今年内第二次重要的人事变动。四个月前,公司刚刚更换了首席执行官。这一系列的高层变动,或许预示着卫龙正面临着来自产品、市场等多个层面的严峻挑战。市场上有分析指出,频繁的人事更迭或与卫龙寻求提升股票市值密切相关。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卫龙最新的财报数据仍显示出一定的增长潜力。2024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8.6%,达到62.66亿元;年内利润同比增长21.1%,达到10.6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3.8%,为11.04亿元;毛利率也略有提升,从2023年的47.7%增长至48.1%。然而,截至7月15日,卫龙美味的股价仅为12.800港元/股。
作为“辣条第一股”,卫龙近年来在业务上不断尝试多元化发展,其产品矩阵已从单一的调味面制品(辣条)扩展到蔬菜制品、豆制品等多个品类。然而,曾经作为公司营收支柱的辣条业务,如今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却持续下降。2023年,辣条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达52.3%,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42.6%。与此同时,蔬菜制品的收入占比大幅提升,从2023年的43.5%增长至53.8%,同比增长59.1%,达到33.71亿元。辣条的收入仅增长了4.6%,为26.67亿元。
辣条的“失宠”并非偶然。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兴起,传统辣条的高油、高盐、高热量特性与当下的健康风潮格格不入。即便卫龙通过数智化生产提升了产品品质,但消费者对辣条的固有印象仍难以扭转。新一代消费者对辣条缺乏情感链接,而老一代消费者则出于健康考虑转向替代品,导致辣条品类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辣条赛道内部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以“麻辣王子”为代表的新锐品牌凭借差异化口味定位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卫龙的魔芋爽等蔬菜制品板块却表现强劲,成为公司营收的新增长点。2024年,该板块的营收占比达到53.8%,取代辣条成为公司第一大品类。魔芋爽的成功在于其精准契合了健康消费趋势,以“低脂、素食”的特点满足了消费者“解馋无负担”的心理需求。然而,魔芋零食的竞争壁垒不高,技术门槛较低,众多休闲零食品牌纷纷入局,试图瓜分市场份额。魔芋爽还暴露出供应链和品质管控问题,如产品实际重量与标注不符、发霉、有异物等投诉频发。
除了产品层面的挑战,卫龙在组织管理和市场拓展上也面临诸多难题。作为家族式企业,卫龙在家族化管理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中遭遇了困境。近年来,公司高层频繁变动,空降高管虽本意是突破发展瓶颈,但却带来了人心不稳、权力真空等负面影响。卫龙对传统线下经销体系的依赖限制了其在新兴渠道上的拓展。线上渠道方面,尽管卫龙尝试通过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营销等方式提升销量,但整体表现仍不及行业新锐品牌。海外市场上,卫龙的拓展步伐也颇为艰难,辣条的“重口味”属性在欧美市场接受度较低,而东南亚等潜力市场又面临本土品牌的低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