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煤炭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对煤炭行业及其下游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年初以来,动力煤价格从高位持续下滑,到二季度时已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与此同时,焦炭和焦煤的现货价格也大幅下跌,跌幅超过20%。这一趋势使得众多煤炭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
根据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共有13家煤炭上市公司预计上半年将出现合计至少30亿元的亏损。其中,5家企业首次出现亏损,5家企业亏损额进一步扩大。不过,美锦能源、云煤能源和安泰集团等企业的同比亏损幅度有所收窄,而宝泰隆则可能通过投资收益实现扭亏为盈。
煤炭价格的下跌为下游的钢铁和火电企业带来了转机。在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钢铁和火电企业中,有18家钢铁企业预计业绩将有所改善,而7家火电企业则预计业绩将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原料成本的降低,尤其是焦煤价格的大幅下跌。
从具体数据来看,截至7月15日,已有22家煤炭企业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其中超过80%的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中国神华作为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尽管依然保持高额利润,但也难以逃脱净利下滑的命运。而大有能源则预计将成为亏损最多的企业,亏损额预计达到8.2亿元。
在归母净利润涨跌幅方面,郑州煤电预计归母净利润降幅将高达2180%,成为降幅最大的企业之一。云维股份、安源煤业、山西焦化、甘肃能化、恒源煤电等企业的归母净利润跌幅下限也均超过100%。这些企业普遍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
分析师指出,供需严重失衡是导致焦煤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6.0%,而焦煤产量也有所增加。然而,与供应量的增长相比,需求端的表现并不理想。国内钢厂的日均铁水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速远低于焦煤产量的增速,导致焦煤市场供过于求。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近期召开了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会议强调,煤炭企业应充分认识煤炭供需形势错位失衡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加强行业自律,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煤炭市场供需平衡。
与煤炭企业的困境不同,钢铁行业在原料价格下跌的背景下迎来了转机。今年上半年,尽管钢价也呈现弱势运行,但原料跌幅更大,尤其是焦煤和焦炭价格的大幅下跌为钢铁企业提供了盈利空间。据统计,已有21家钢铁企业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8家企业业绩向好。
钢铁企业业绩的改善不仅得益于原料价格的下跌,还与行业的“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策略以及企业的降本增效措施密切相关。多家企业提到,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出口市场等方式,有效对冲了外部市场的不利因素。
火电企业的盈利状况也因煤炭成本的下降而有所改善。已有13家火电企业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多家企业预计业绩将增长或扭亏为盈。这些企业在分析业绩向好的原因时,普遍提到了燃料成本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