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寒冬。动力煤价格自年初高位持续下滑,至二季度已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与此同时,焦炭和焦煤现货价格也大幅下跌,跌幅超过20%。这一市场变动导致众多煤炭企业陷入亏损困境。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煤炭企业中,有13家上市公司预计上半年合计亏损将达到至少30亿元。其中,5家企业首次出现亏损,5家企业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尽管美锦能源、云煤能源、安泰集团等企业预计同比亏损有所收窄,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宝泰隆或凭借投资收益实现扭亏为盈,但其扣非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
煤炭价格的下跌,却为下游的钢铁和火电企业带来了转机。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钢铁和火电企业中,有18家钢铁上市公司预计业绩向好,7家火电企业预计业绩增长。
煤炭企业业绩承压的情况十分明显。截至7月15日,已有22家煤炭企业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超过80%的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中国神华作为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虽然预计利润仍高达236亿元至256亿元,但也难以逃脱净利下滑的命运。而大有能源则预计亏损8.20亿元,成为亏损最多的煤炭企业之一。
从归母净利润的涨跌幅来看,郑州煤电预计归母净利润降幅高达2180%,成为降幅最大的企业。云维股份、安源煤业、山西焦化、甘肃能化、恒源煤电等多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跌幅下限也预计超过100%。这些企业纷纷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销售收入减少。
分析师指出,供需失衡是导致煤炭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6.0%,而焦煤产量也同比增加5.4%。然而,国内钢厂日均铁水产量增幅相对较小,仅为3.6%,导致焦煤供应过剩。供需失衡使得上游库存积压严重,贸易商出货压力大,市场情绪悲观,进而推动了焦煤价格的大幅下跌。
在煤炭行业陷入困境的同时,下游钢铁行业却迎来了转机。由于原料焦煤和焦炭价格跌幅大于钢材价格,钢铁企业得以在跌价中保持盈利。据数据统计,截至7月15日,已有21家钢铁企业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8家企业业绩向好。
钢铁企业纷纷表示,业绩改善的原因除了原料价格下跌外,还与行业“反内卷”和降本增效等措施有关。多家企业提到,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处于“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行业形势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同时,企业也通过降本增效提质等措施对冲外部市场减利因素。
火电企业的盈利状况也因煤炭成本的下降而有所改善。截至7月15日,已有13家火电企业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多家企业预计业绩增长。这些企业在分析业绩向好的原因时,均提到了燃料成本下降和原材料煤炭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