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虚拟资产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与变革,其路径可以概括为从“初步观察”到“实验探索”,再到当前的“积极推进”。这一过程中,一个以“A-S-P-I-Re”为蓝图的战略框架逐渐形成,其中牌照制度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要素,合规环境日益成熟,代币化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焦点。
在监管架构方面,香港已经建立了一个以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为主导,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监管体系。SFC自2019年起便着手构建针对虚拟资产的专门监管框架,并对传统金融牌照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允许1、4、7、9号牌照持有人在完成升级后从事虚拟资产相关业务。截至2025年6月,已有超过40家金融机构成功完成了1号牌照的升级。
针对虚拟资产领域,香港还推出了VATP(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和稳定币牌照。VATP牌照因其高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至今已发放11张,涉及4家上市公司。稳定币牌照的发放则预计更为严格,初期数量有限,但其对跨境支付等场景的应用潜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跨境支付牌照包括SVF和MSO两类,其中SVF的获取难度高于MSO。
香港虚拟资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监管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上,还体现在行业生态的繁荣上。随着牌照制度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始涉足虚拟资产领域,推动了行业生态的快速构建和日益成熟。代币化作为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的发展重点,正逐步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尽管香港虚拟资产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监管框架的不统一、储备资产的安全与流动性风险、技术安全与系统风险、市场竞争与替代压力以及宏观经济与信心风险等问题,都可能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在保障合规与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