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物流)遭遇了两起企业假冒注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先是今年5月22日,中国物流发表声明揭露江西岚珠贸易有限公司通过伪造印章和注册材料,假冒成为中国物流旗下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的附属企业。经详细核查,确认该公司及其下属各级公司与中国物流及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联系。
紧接着,在7月16日,中国物流再次发布声明,指出中配(江西)物流管理有限公司也试图通过不当手段,将企业注册为中国物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物流国际控股)的下属企业。然而,经过严格核实,同样确认该公司及其所有层级公司与中国物流国际控股不存在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其行为与中国物流及其相关企业完全无关。
据知情人士透露,我国现行的企业登记制度主要侧重于形式审查,但在特定条件下,登记机关也有权进行实质审查。依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机关仅负责核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法定格式,同时要求市场主体实行实名登记,并需配合登记机关核实身份信息。申请人必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责任,一旦发现有通过虚假材料骗取登记的行为,将面临5万元至100万元的罚款。
尽管如此,仍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制度漏洞,通过提交虚假材料假冒国有企业或中央企业,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严重挤压了合法企业的生存空间。由于国企大多组织结构复杂且地域分散,假冒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维权过程往往涉及跨地域协调,成本高昂。加之普通公众缺乏辨别真假企业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冒行为的蔓延。
针对这一系列假冒事件,中国物流向社会各界发出警示,呼吁大家提高警惕,如发现任何假冒中国物流及其下属子企业的行为,请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