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稀土贸易的暗流中,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旨在守护这一战略资源的安全。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其重要性远远超越了商业范畴,直接关乎中国的产业根基与国际竞争力。然而,正因为稀土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国际争夺的焦点,各种规避中国出口管制的行为层出不穷。
近期,美国海关公布的一组数据揭示了令人担忧的现象:自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有高达3834吨的锑氧化物通过泰国和墨西哥流入美国,这一数量几乎等同于过去三年的总和。考虑到泰国和墨西哥自身的锑矿产业链远不足以满足如此庞大的出口量,这强烈暗示着部分稀土可能正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绕过中国的出口限制,非法转运至国际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资源和提炼技术的领导者,长期以来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稀土的军民两用属性迫使中国对其出口实施严格管控,并在一年前进一步收紧了相关法规。尽管如此,严密的监管措施仍难以完全遏制非法活动。稀土产业链条复杂,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次转手,为中国稀土的非法出口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中国企业可能先将稀土出售给泰国等国,这些国家经过简单加工后,便以“加工品”的名义销往其他国家,从而规避中国的出口限制。
这种“低买高卖”的模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稀土作为芯片、新能源、军工等领域的关键原材料,全球需求量巨大,而供应却高度集中在中国。部分国家利用这一供需矛盾,从中国低价进口稀土,再高价转售,从中牟取暴利,进一步刺激了非法贸易的猖獗。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亟需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提升稀土产品的全流程追溯能力至关重要。中国已出台“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稀土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管理,实现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信息的全面记录,为稀土产品建立“身份证”。
其次,针对泰国、墨西哥等第三方贸易激增的国家,中国应加强对其冶炼和加工能力的审核。对于无法提供相应产能证明的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甚至联合其他国家开展联合查验,以堵塞所有可能导致稀土外流的漏洞。
最重要的是,必须大幅提高违规成本,使处罚力度与稀土的战略意义相匹配。除了按违规金额处以高额罚款外,还应将违规企业和个人列入行业黑名单,终身禁止其参与稀土产业链的任何环节,从根本上切断非法贸易的利益链条。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威慑,才能有效震慑那些试图钻空子的人,维护全球稀土贸易的公平与秩序,确保中国的战略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