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客),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高铁列车的生产方式。走进国铁事业部的装配产线,一幕幕高科技场景映入眼帘,5G通信、自动化流程、物联网技术、视觉识别系统与大数据分析等十多种数字化手段在这里交汇融合,让每一条生产线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车长客,这个孕育了中国地铁、动车组和磁浮列车的地方,不仅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更成为了我国动车组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通过掌握九大核心技术,中车长客已具备全系列动车组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显著提升了中国高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去年底,中车长客参与研制的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惊艳亮相,以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的成绩,刷新了动车组明线交会速度的世界纪录。这一成就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装备制造实力的集中体现,更为推动铁路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铁路生产力新变革、构建现代化铁路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大动力。
高铁的时速不断提升,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在中车长客的生产线上,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安全与可靠的极致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车长客依托数字化转型战略,围绕产品全寿命周期和经营管理全过程,重构流程、治理数据、搭建数字化平台,确保了业务流、实物流和数据流的有机统一。
在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的装配产线上,“和谐号”与“复兴号”等高铁列车在这里完成组装。为了保障生产现场的安全与高效,中车长客自主研发了生产制造管理系统,广泛应用数字化管理工具与智能装备,为高铁工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这一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得以自动采集、智能分析,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管理者面前,为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中车长客看来,这些数据虽无形,却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为此,公司数字化团队精心设计了企业级数据驾驶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产指挥驾驶舱。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更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中车长客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引领着中国高铁制造的未来发展。在这里,每一项技术的突破、每一次管理的创新,都在为中国高铁的加速前行铺就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