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储能技术步入交易时代的大门,安全性能已成为这一领域不可或缺的入场券。在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储能电站不仅需频繁响应调度指令,还需在高强度充放电循环中保持稳定,这无疑对其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安全,作为储能价值的基石,其重要性在电力交易时代愈发凸显。面对高频调用的挑战,储能电站的安全风险显著增加。然而,海外成熟电力市场中的储能电站早已实现了高频调用,并因此更早地暴露了安全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内多家头部系统集成商,如阳光电源、华为、比亚迪等,纷纷开展了储能电池舱火烧测试,以验证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火烧测试已成为衡量储能系统安全性能的关键标尺。通过这一测试,系统集成商能够直观评估电池储能系统在火灾情况下的热暴露情况,以及火势向相邻系统或暴露物传播的风险。近年来,全球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频发,迫使业界从“合规性认证”向“灾害级防控”迈进。北美认证体系率先引入大规模火烧测试(LSFT),并逐渐将其从“可选”变为“强制”测试标准。这一趋势也促使中国储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面对这一考验。
尽管欧洲、澳洲等海外市场及国内市场目前并未强制要求储能系统进行大规模火烧测试,但在储能产品的招标和选择上,已明显倾向于通过此类测试的产品。甚至在招投标中,是否通过烧舱测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加分项。一位头部系统集成企业高管表示,应将大规模火烧测试纳入储能系统产品研发的一部分,以真正探究产品的边界和极限,并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提升。
在探索安全边界的过程中,系统集成商们面临着两大极限挑战:极致间距突破和关门燃烧VS开门助燃。从15cm到5cm的间距挑战,不仅考验着系统的导热性能和抗燃爆冲击设计,还极大地增加了测试的难度系数。而关门燃烧与开门助燃两种测试方式,则分别模拟了不同火灾场景下的系统表现,以全面评估其安全性能。
随着电力交易时代的到来,安全已从储能系统的“成本项”转变为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和竞争壁垒。政策与市场机制的转向,使得国内市场对储能产品的考量维度从成本为重转向性能、质量和交易能力为重。一个能够毫秒级精准响应调频指令、承受高强度充放电循环、并保持超高在线率的储能电站,才能100%响应交易策略,成为真正优质、高价值的储能资产。
在交易能力的构建上,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已展开激烈竞争。除了确保资产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外,更优的交易策略也成为制胜关键。这需要对功率/负荷进行精准预测,以精细把握实时波动的电价。国内企业已在这方面展开竞赛,如远景储能在南方电网发布的AI负荷预测技术竞赛中位列第一,展现了其在交易策略上的领先地位。
更高的安全水平已成为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必要条件。围绕交易能力的构建和竞争,将是储能企业面临的下一场硬仗。头部企业已纷纷布局交易/运营的解决方案,以抢占市场先机。在电力交易时代的大潮中,安全性能与交易能力将成为储能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