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为了积极响应并实施中国证监会关于在科创板增设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的指导意见,正式揭晓了一系列配套业务规则。这些新规则旨在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上市路径。
7月13日,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三项关键业务指引,同时对《会员管理业务指南第2号——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等两项业务指南进行了修订。此次发布的规则明确了科创成长层的具体运作框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现有32家尚未实现盈利的科创板企业,将自这些新规则发布并实施之日起自动纳入科创成长层。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的门槛保持不变,仍需满足50万元资产及两年以上交易经验的条件。投资者在投资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企业前,还需签署专门的风险揭示书。
根据上交所的说明,此次改革并未为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成长层设置额外的上市障碍。目前,这32家未盈利企业中,百济神州-U的亏损额最大,2024年全年净亏损达到49.78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和辉光电-U、芯联集成-U和君实生物-U。
科创成长层的调出机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实施“新老划断”原则。存量企业的调出条件维持不变,即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而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则需满足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的条件之一,以推动其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符合调出条件的企业,在发布公告后,上交所原则上将在两个交易日内将其调出科创成长层。
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尽管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门槛未变,但上交所强调了风险揭示的重要性,要求投资者在投资前签署专门的风险揭示书,以充分了解投资风险。同时,为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交所还推出了IPO预先审阅机制,针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符合其他特定情形的企业,在上市前提供预先审阅服务,以减少过早披露信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预先审阅机制是上交所借鉴境外市场经验的重要创新,旨在提升审核效率和质量。申请预先审阅的企业需充分说明必要性,并高质量准备申请文件。上交所将严格参照正式审核程序进行审阅,并反馈审阅意见,但审阅意见不构成预先确认。通过预先审阅的企业在正式提交IPO申报时,将享受加快推进审核程序的待遇。
上交所还发布了《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明确了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时,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认定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投资主体的治理结构、管理资产规模、诚信记录,以及投资经验、持股比例和期限、合规性和独立性等多个方面。发行人可自愿披露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以增强市场透明度。
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识别科创成长层股票,上交所对行情终端和交易终端的展示进行了优化。新注册的科创成长层股票将添加“成”标签,提示信息为“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而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则添加“成1”标签,提示信息为“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这一举措旨在提升市场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