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官方对于“反内卷”政策的讨论与实践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品质提升及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措施。同日,《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深入剖析了“内卷式”竞争的问题与整治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此类政策效果的期待。
自“反内卷”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以来,市场反应积极。数据显示,申万玻璃玻纤、普钢及光伏设备等板块均出现了显著上涨,涨幅分别达到14.2%、11.36%及9.73%。这一趋势显示出市场对于政策引导下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的信心。
为了深入了解本轮“反内卷”政策的影响及意义,多位公募基金行业的首席经济学家和投资官接受了采访。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指出,治理“内卷”不仅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还能通过政策加速行业出清,提升集中度,改善企业盈利预期。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则认为,此举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推动要素向高附加值领域流动,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和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同样强调了“反内卷”政策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魏凤春表示,这将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陈显顺则指出,治理过度竞争能有效遏制资源错配,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关于“反内卷”行情的持续性,受访专家表达了不同看法。李湛认为,短期内有政策支撑,但持续性需依赖需求端表现。邓海清也提到,短期内存在交易性机会,但需警惕回调风险。中长期来看,政策深化及供需格局实质性改善可能支撑行情延续。
在受益行业方面,专家们普遍看好钢铁、水泥、光伏等行业。邓海清指出,光伏产业链中的硅料、玻璃龙头及储能逆变器环节将受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头部车企及电池材料价格触底后也可能迎来反转。李湛则建议聚焦供需优化型、技术壁垒型及成本护城河型三类机会。
“反内卷”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深化,相关行业有望迎来竞争格局的显著改善,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市场表现的持续性及具体受益行业仍需密切关注政策执行力度及需求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