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广发350亿债券承销现700元“地板价”,行业畸形竞争何时休?

   时间:2025-07-12 00:39:34 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广发银行公布了一项规模高达35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发行项目,中选主承销商名单包括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兴业银行、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及中信证券六家机构。然而,中选结果公布后,市场却因其中部分机构的极低报价而哗然。

据悉,在这六家机构中,中国银河证券和兴业银行的报价仅为700元,这一“地板价”迅速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对此表示:“三位数的报价,实属罕见,这样的价格恐怕连基本的差旅费用都难以覆盖。”

实际上,这只是债券承销市场“价格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规模导向”的驱动下,不少债券承销机构不惜以低价换取市场份额,导致行业定价机制失衡,合规风险凸显。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多次发文规范债券承销行为,但低价竞争现象仍屡禁不止。

就在中选结果公布后不久,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发布公告称,已监测到广发银行此次二级资本债券项目中主承销商的低价中标情况,并决定对相关机构启动自律调查。公告指出,若相关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违反自律规则的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自律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标中,六家机构合计承销服务费总额仅为63448元(含6%增值税),平均每家机构的服务费不足1万元,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据知情人士透露,报价呈现极端分化,最低报价甚至低至0.000002%的费率,也就是700元,最高报价则为35000元。

那么,为何这些投行会报出如此低的价格呢?多位投行从业者表示,这主要是源于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在当前债券承销市场中,“规模即话语权”的逻辑盛行,承销金额越高,越容易在后续业务承揽中占据优势。因此,不少机构不惜以低价换取市场份额,希望通过参与大项目来提升自己的行业地位。

然而,这种“以价换量”的模式看似能快速做大业绩,实则暗藏风险。超低价明显无法覆盖人工、风控、合规等执行成本,可能导致服务质量缩水,甚至为后续业务埋下合规隐患。而这种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一旦蔓延,将严重破坏整个行业的定价体系和生存生态。

事实上,类似的低价招标并非个例。回溯三年前的同类项目,当时最低报价尚在1.196万元左右,承销费率也远高于此次的报价。在监管反复强调合规经营、严禁不正当竞争的背景下,这种“倒退”现象显得尤为刺眼,也引发了业界对合规底线的深刻反思。

对于超低价报价为何能通过审核并进入公示环节的问题,多位中介机构人士表示质疑。他们认为,作为招标方,广发银行是否建立了科学的评标标准值得商榷。是单纯以价格为核心考量,还是对服务质量、合规能力等要素缺乏有效约束?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行业定价机制的失衡,也凸显了监管与行业自律面临的双重挑战。交易商协会虽然早已发文规范承销报价行为,但现实中恶性竞争仍屡禁不止。多位投行从业者呼吁,要打破当前的畸形竞争局面,既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低价竞标行为的规范,明确“成本底线”与“合规红线”;也需要招标方完善评标体系,将服务质量、合规记录等纳入核心指标;更需要行业机构摒弃“唯规模论”,回归以专业能力取胜的良性竞争轨道。

金融服务的价值从来不应仅以价格衡量。债券承销涉及复杂的合规审查和风险把控,其定价应匹配服务的专业含量与责任权重。唯有推动金融服务回归价值本源,才能真正重塑债市承销生态。此次广发银行百亿债券招标的低价争议或许正是行业变革的契机——让金融服务的价格回归理性,让竞争的核心回归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