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中证协)正式公示了2024年度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的拟定成员,共有来自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及券商等领域的21家机构荣耀上榜。这份名单目前尚处于公示阶段,预示着未来网下投资领域的又一重要变革。
今年年初,中证协已率先发布了《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试行)》,旨在通过设立“白名单”机制,表彰并激励那些在新股网下询价和申购业务中表现卓越的机构,以此推动市场优胜劣汰,提升整体投资质量。此次公示的名单,正是该新规实施后的首次成果展示。
据悉,为了遴选出这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机构,中证协组织了一场覆盖整个2024年度的严格评选。评价期间,协会依据《管理指引》等相关规定,对候选机构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股票投资管理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以及信用记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考量。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这份由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广发基金等基金公司,华泰资管、东方资管等券商资管,泰康资产、人寿养老保险等保险公司,以及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券商组成的“白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白名单”并非对金融机构综合业务能力的全面评价,而是专注于网下投资业务的专业性表彰。中证协强调,该名单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宣传,旨在维护其作为专业声誉管理工具的纯粹性。
中证协还透露,未来“白名单”制度将不仅仅局限于证券、基金和保险等金融机构,而是计划逐步扩展到其他类型的市场机构,以更广泛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从声誉约束起步,该制度将逐步强化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市场资源配置、风险防范以及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功能。
回顾《管理指引》的出台背景,其实是对原有网下投资者精选名单评价机制的深化与升级。自2022年首份精选名单发布以来,该机制在加强网下投资者自律、引导合理审慎报价以及维护新股发行秩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深化发行承销制度改革,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中证协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研究建立了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制度。
根据《管理指引》,申请进入“白名单”的机构需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良好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达到一定规模的主动权益类资产管理能力、独立的股票研究能力以及审慎客观的新股报价行为等。评价指标则涵盖了股票主动管理能力、合规风控以及调整项等多个方面,确保评选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最后,中证协还明确了“白名单”分类管理的应用机制,包括为相关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提供分类监管、自律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以及开通网下投资者注册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从声誉约束入手,逐步引导网下投资者规范报价行为、延长持股期限,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