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基金公司自购潮起!7月新增两家,中欧基金领跑年内自购187次

   时间:2025-07-09 00:49:50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资本市场再度迎来基金公司自购旗下主动权益产品的热潮。7月初,大成基金和华商基金相继宣布,将分别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和2000万元,认购各自旗下的新发基金产品。

具体而言,大成基金于7月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及核心团队将共同参与认购新发的大成洞察优势基金,认购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并承诺至少锁定一年。而华商基金则稍早一天,在7月1日宣布以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A份额,该基金作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之一,备受市场关注。

此次自购并非个例。据统计,仅在6月份,就有包括兴全、宏利、交银施罗德、兴华、大成在内的至少5家基金公司出手加持自家主动权益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披露自购信息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浮动费率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7只基金中有5只采用了浮动费率模式。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持续活跃。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当前时间,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了自购计划。其中,中欧基金以高达187次的自购频次领跑全行业,泓德基金(176次)和景顺长城基金(144次)紧随其后。目前,自购次数超过百次的基金公司已达7家,超过50次的则有20家之多。

在资金流向方面,货币基金成为了基金公司自购的“压舱石”。特别是在年内自购次数超过50次的公司中,除了浦银安盛和上海东方证券资管外,其余18家公司净申购金额最大的基金均为货币市场型基金。这一趋势反映了基金公司资产配置策略的结构性调整。

对于货币基金成为自购主力的原因,业内专家进行了分析。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指出,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传统固收产品的吸引力逐渐减弱。而货币基金通过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工具,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收益,因此成为了基金公司自购的首选。

货币基金的高流动性和低风险特性也符合基金公司稳健经营的理念。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货币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金公司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整体来看,基金公司自购旗下主动权益产品和货币基金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其对市场前景的信心,也反映了其在资产配置策略上的灵活调整。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或将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