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三伏天“短高温跨度大”,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5-07-07 13:06: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2025年的时光悄然过半,六月中旬的炽热阳光预示着盛夏的热烈到来。全国多地不仅迎来了持续的高温,也逐渐步入了雨季的怀抱。田野间,新播种的玉米苗在烈日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农民们满怀期待地盼望着丰收的季节。

然而,这仅仅是夏季炎热的前奏,真正的“烤验”还在后头——“三伏天”即将粉墨登场。据专家预测,今年的三伏天非同寻常,拥有三大显著特点,与以往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伏天,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名词,总是与高温紧密相连。那么,何为“伏天”?其由来又是什么呢?原来,由于夏季气温极高,人们更倾向于伏卧休息,以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因此得名“伏天”。

三伏天的计算方式颇为讲究,依据的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天干地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标志着初伏的开始,而中伏则是第四个庚日,末伏则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因此,三伏天的天数或为30天,或为40天。

今年的三伏天有何特别之处?首先,令人惊讶的是,在连续十年的40天三伏天后,今年缩短至30天。然而,入伏的时间却相对较晚,推迟了近一个星期,这在近十年中较为罕见。尽管时间缩短,但高温却丝毫未减,反而有增无减。

其次,温度高是今年三伏天的另一显著特点。以河南为例,从5月初至6月中旬,高温天气占比超过五成,35度以上的高温天数屡见不鲜。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的初伏恰逢农历双数,被民间称为“母伏”,预示着今年的三伏天可能更为凶猛。

最后,今年的三伏天跨度大,横跨了两个节气——大暑与立秋。由于今年是闰年,闰六月,使得阳历七月(阴历六月)长达60天,而三伏天则完全包含在这60天之中。从初伏到中伏结束,仅20天的时间就跨越了两个节气,使得高温天气更加持久。

面对如此严峻的三伏天,我们该如何应对?专家建议,首先要避免大量饮用冰水,以免损伤脾胃;其次,不要盲目跟风晒背养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最后,适当运动出汗,提高新陈代谢,选择清晨或傍晚外出活动,以放松心情、缓解炎热。

今年的三伏天虽然时间短,但温度高、跨度大,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才能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这个炎炎夏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