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香港保险优势凸显,内地投资者如何抉择?

   时间:2025-07-07 09:23:55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六月的落幕,香港保险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通过深入分析,此番繁荣背后的推动因素逐渐浮出水面。

首要原因,在于国内利率的持续下行,唤醒了民众对于资产配置的高度警觉。面对逼近零利率的现实,人们急于为手中的资金寻找新的出路。在这种背景下,尽管银行理财自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后已转为自负盈亏,被视为风险资产,但大量资金仍纷纷涌入,推动理财市场规模创下新高。投资者在高风险高收益与低风险低收益的储蓄之间,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这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储蓄类无风险收益的诱惑力已大不如前。

其次,国内投资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优质标的日益稀缺。房地产风光不再,黄金成为高波动资产,A股市场前景扑朔迷离。这一系列变化,导致国内投资者步入了一个迷茫的投资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90后、00后热衷于购买新型“三金”产品,而年龄稍长的群体则更倾向于投资理财产品。尽管理财市场已打破刚兑,但在储蓄利率逼近零的情况下,理财规模仍逆势反弹,达到历史新高,这反映出投资者在高风险高收益面前的无奈妥协。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跌。作为国内最核心的无风险收益和金融资产的价格锚,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低,迫使所有金融资产调整收益率,从银行储蓄到保险收益,再到理财产品,无一幸免。2025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允许保险公司下调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以更好地防控利差风险。这一变化,对保险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香港储蓄险与内地储蓄险之间的利差日益扩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内地储蓄险市场利率预计将在下半年跌破2%,而香港方面,尽管政策将最高收益率压至6.5%(此前为7.2%),但相较于内地储蓄险,其优势已十分明显。这一利差的扩大,源于保险公司投资底层资产的巨大差异。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涵盖全球多种资产类型,有效规避了单一市场风险,实现了资产的绝对分散和对冲。而内地储蓄险则因资产荒和零利率趋势所限,难以达到如此广泛的资产配置。

以香港某保险公司为例,其资金配置分布图展示了专业机构在资产配置方面的卓越能力。这种配置方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几乎难以实现,因为个人资金体量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的交易成本。然而,对于管理着百亿千亿美金规模的香港保险公司而言,分散投资不仅可行,而且能够显著增加赢面。通过组合投资,香港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