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为技术”)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引发市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IPO前,英特尔持有该公司4.64%的股份,而中信证券旗下中证投资则持有2.96%的股份。
瑞为技术在招股书中透露,公司已利用三大视觉智能体作为核心构建模块,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民航、商业空间、货运物流等多个应用场景的视觉智能产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算,瑞为技术在中国民航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中排名第一,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
尽管瑞为技术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商业化进程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分别实现了0.78亿元、2.42亿元和3.95亿元的收入,而年内利润则从-1.28亿元减少至-0.33亿元,最终在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了828.8万元的利润。
瑞为技术提醒投资者,公司在过去几年中产生了重大的亏损净额和经营现金流出,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若公司无法及时高效地开发新技术与产品,或优化现有产品组合以满足市场需求,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竞争地位造成不利影响。
在研发方面,瑞为技术在报告期内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各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7.5百万元、46.6百万元和53.1百万元。尽管公司计划继续在研发方面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回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营运现金流量造成负面影响。
瑞为技术的毛利率在经历显著提升后出现了小幅回落,而流动资金的流动比率则呈现下滑趋势。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5.7%、40.8%和39.8%,流动比率则分别为2.21、1.64和1.39。
值得注意的是,瑞为技术的大客户集中度逐年攀升,但公司并未与主要客户订立长期合约。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年度收入的40.3%、59.1%和73.6%,而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14.7%、24.0%和31.7%。
瑞为技术坦言,这种客户依赖使公司面临无法控制的风险,包括客户的财务稳定性、产品需求变化或业务策略转变等。若主要客户减少订单、延迟付款或终止业务关系,可能会导致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同时,由于识别和争取新客户通常耗时且成本高昂,因此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替代失去的客户销售。
瑞为技术还面临与客户或关联方延迟付款及违约相关的信贷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占收入的44.87%、72.31%和77.72%。若客户因经营或财务状况不佳或自身客户延迟付款等原因无法支付款项,公司可能面临无法收回所有相关款项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流动资金和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