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通缩周期,一系列市场变化正悄然发生。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微降0.1%,这一趋势对不同群体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手持大量现金的人群或许正暗自庆幸,因为他们的资金购买力正在悄然提升,货币价值相对增加。然而,另一边,商家和求职者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市场持续疲软,商品滞销成为常态,不少企业为求自保,不得不采取裁员降薪的措施。与此同时,招聘市场寒风凛冽,求职者找工作之路愈发艰难。
业内人士指出,从7月起,四大“降价潮”将席卷而来,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分化态势。首先,房地产市场难逃此劫,自2022年起,多地房价步入下行通道,一线城市亦未能幸免。以上海为例,房价从2021年的高峰已下跌超过30%,未来跌势或将持续。究其原因,多年累积的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房价泡沫亟待挤压,加之居民收入增长乏力,高房价已难以维系。
汽车行业同样未能幸免,销售低迷迫使国内外汽车品牌纷纷降价促销。中低档汽车降价幅度普遍在1.5万至2万元之间,高档进口车更是降价近10万元。这一现象背后,是中产阶级收入下滑导致的购车需求萎缩,以及新能源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小家电市场亦迎来降价潮,空气炸锅、洗衣机等常见家电价格普遍下跌10%至15%。这既是小家电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结果,也是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换新意愿减弱的反映。预计7月之后,小家电市场降价趋势仍将持续。
猪肉价格也跌至亲民水平,每斤价格已跌破20元大关。这一变化得益于前期养猪户获利丰厚引发的市场供过于求,以及现代人健康饮食观念的转变。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仍将有所调整,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通缩周期的到来,无疑对消费者而言是个利好消息,他们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然而,对于相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平衡市场供需关系、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摆在企业和商家面前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