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税收总收入达到791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降幅相较于1至4月已经收窄了0.5个百分点。从不同税种的表现来看,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呈现出同比增长的趋势,而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以及企业所得税则有所下降。
尽管税收收入的降幅有所收窄,显示出中国经济正朝着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GDP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却在持续扩大。2024年,在没有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的情况下,税收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差距已经达到了-8.4%,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至-8.9%。
历史上,中国也曾面临过GDP与税收收入倒挂的情况,这通常与税制改革或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例如,2016年全面推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2019年的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以及2022年为应对疫情冲击而推出的4.6万亿元减税退税政策,都导致了税收收入相对于GDP的滞后。在这三年里,税收落后GDP的幅度分别为1.9%、5%和6.5%。
对于2024年以来税收收入与GDP增速之间的背离现象,多位研究者指出,其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宏观层面的价格因素,也涉及行业变化等结构性因素。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恒志表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GDP数据是剔除物价影响后的实际增加值,而税收数据则包含了价格因素。当前物价水平总体偏低,因此两者之间的增速存在差异。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进一步解释称,GDP作为核算数据采用不变价,而税收收入则是现价汇总数,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持续负增长导致了两者增长口径的非同步状态。
多位研究者强调了PPI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山东大学税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华指出,2025年一季度GDP的实际增速为5.4%,但名义增速仅为4.6%,部分原因就在于PPI的持续负增长。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作为税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计税基础与经济活动的名义价值直接相关。在PPI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即使销量稳定,产品售价的下降也会直接影响税收收入,同时还会压缩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同比下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了2.5%,而2024年全年企业所得税也下降了0.5%。李华分析认为,企业所得税下滑的核心原因是企业利润的收缩,这主要受到PPI挤压、需求放缓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个人所得税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5年1至5月,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6572亿元,同比增长8.2%。罗恒志认为,个人所得税快速增长的原因除了2024年基数较低之外,还与经济回暖、居民收入增加、征管能力提升以及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等因素有关。李华则指出,个人所得税之所以能成为最快修复的税种,既与经济结构变化有关,也受益于税收征管的强化,特别是接触型服务业的快速反弹以及高收入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强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