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物流人才缺口大,为何毕业生仍难找工作?智慧物流人才成新需求

   时间:2025-07-04 21:49:47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之际,考生贾铭面临了一个抉择:是否应该选择“物流管理”专业。这个决定被母亲的一番话动摇,她提到亲戚家的女儿物流专业毕业后就业困难。这一情境引发了公众对于物流专业就业前景的广泛讨论。

近年来,物流行业经历了从“物流热”到部分物流专业停招的转变,让人不禁疑问:物流专业真的失去吸引力了吗?

事实上,物流行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突破了360万亿元大关,全年物流业总收入达到13.8万亿元,连续九年稳居世界第一。随着物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持续攀升。据统计,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已超过5500万人,且每年新增就业需求超过100万人。然而,专业院校供应链与现代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仅有17万人,远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尽管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但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这背后,是物流行业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褚东亮指出,基层岗位招工难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这是行业特性、教育体系滞后、企业机制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基层岗位方面,高强度体力劳动、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不规律的排班制度让许多求职者望而却步。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一些基层岗位正逐渐被自动化取代。而在高端岗位方面,由于教育体系滞后,高校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对智慧物流、国际供应链等前沿领域的覆盖不足,导致高端人才短缺。

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在深刻改变业态。褚东亮强调,人才需求图谱正被智能化技术重塑。随着无人仓、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岗位如分拣员、货车司机等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AI物流调度师、无人车远程控制员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发生了质变,需要掌握强化学习算法、云数据处理等技能。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到2025年,智能调度算法工程师等新兴岗位的缺口将达到43.7万人。一个合格的智慧物流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供应链思维和数据决策能力,还需要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面对物流行业的人才困境,高校专业重构成为迫切需求。当前,物流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教材更新缓慢,实训设备陈旧,导致毕业生技能与智慧物流脱节。普通高校追求“大而全”,毕业生往往“眼高手低”;而职校设备升级迟缓,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适配困境。

为了破解这一困境,高校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构建能力转化机制和跨学科课程体系。在能力培养方面,应构建供应链系统思维训练体系,通过动态仿真案例解析采购、生产、配送等环节的协同机制。同时,打造“真实业务场景+前沿技术工具”的教学生态,引入企业脱敏数据集,训练学生的数据决策能力。

中西部院校在破解物流人才结构性矛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深度挖掘地域特色资源,构建“产业-教育-区位”三位一体的差异化培养体系,为当地物流产业升级输送精准匹配的专业人才。例如,新疆地区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打造跨境物流人才培养高地;重庆地区院校则可以围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需求,构建多式联运特色培养模式。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瞄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布局紧缺专业,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政策为破解物流行业人才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物流专业不再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拥抱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机遇。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物流专业将培养出更多具备复合型能力的智慧物流人才,为行业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