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卫星互联网竞赛升温,中国企业加速布局争夺未来信息产业高地

   时间:2025-02-25 20:24:5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亚马逊的Kuiper项目规划浮出水面,旨在中长期内发射超过3236颗低轨卫星,以构建其卫星互联网服务。为此,亚马逊已与多家火箭发射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低轨卫星的商业化运营。据内部消息透露,亚马逊正加大对相关供应商的采购力度,今年的订单量实现了数倍增长。

面对这一趋势,中国也在加速布局卫星通信网络。在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卫星互联网建设的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预见的是,卫星互联网的布局将在我国迎来加速发展。

卫星互联网作为一种容量有限的接入方式,要实现全球覆盖并保持高网速,就需要发射更多的卫星。因此,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竞争已从地面延伸到了太空。在我国,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分别推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计划,并已发射了试验卫星。据计划,“鸿雁星座”将发射超过300颗低轨卫星,而“虹云工程”将发射156颗,加上其他企业的计划,到“十四五”期末,我国的低轨卫星发射数量将达到2198颗。

从全球范围来看,卫星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统计,2015年至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2018年更是达到了2774亿美元。赛迪智库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

在卫星产业链中,上游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及卫星运营等产业将率先受益。其中,卫星发射、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及运营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24%、7.03%、45.13%和45.6%。虽然运维服务是最具价值的产业分支,但由于整个市场蛋糕的快速扩大,各个板块的龙头企业都将迎来发展机遇。

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资本市场上的稀缺标的,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例如,和而泰旗下的铖昌科技,是国内唯一能够承担国家级大型发射任务的民营企业,其主营的T/R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已应用于北斗二代导航、卫星通信等重大项目。

T/R芯片作为雷达的核心部件,在卫星通信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铖昌科技的收入中超九成来自星载业务。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爆发,铖昌科技作为极少数的“种子选手”,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除了卫星制造和发射外,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基于北斗产业的加速落地,北斗星通逐渐走出了困境,其业务覆盖了北斗产业的上中下游。航天科技旗下的中国卫星、卫星空间段运营的中国卫通等企业也将在卫星互联网大战略中受益。

在6G时代,太赫兹通信被视为核心通信技术之一。它有效解决了频段资源日益稀缺的问题。2020年6月,我国在太原成功发射了一颗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号”的卫星,用于进行太赫兹通信技术实验。近期,我国还创造了全球太赫兹无线通信最高实时传输纪录,显示出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太赫兹技术不仅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大型安检仪器、精密医疗仪器以及军工雷达等领域。中国联通已成立了太赫兹联合创新中心,而天银机电及其子公司华清瑞达也成功承接并交付了解放军某部的太赫兹通信技术实验项目。

从5G到6G,超大规模天线技术持续升级。智能超表面和电磁波角动能是两大研究方向。智能超表面可以使天线更智能,通过重构传播环境,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大规模使用;而电磁波角动能则可以在不消耗额外频谱和时间的情况下提升频谱效率。

目前,工信部IMT-2030(6G)推进组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华为、紫光展锐等企业进行了相关的技术研发。中兴通讯携手中国联通完成了业界首个智能超表面反射面板在5G中频的技术测试。

然而,超大规模天线技术的研发仍处于理论认证和实验阶段,产业落地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企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