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楼市资产的波动深深牵动着城市居民的心弦。尽管网络上充斥着希望楼市瞬间崩溃的强烈声音,但这更多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现实情况是,房地产消耗了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许多家庭虽然拥有了房产,却并未因此获得满满的幸福感。相反,高昂的房价成为了家庭财务的一大负担。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已将家庭财富与楼市紧密相连。楼市不仅是家庭财富的晴雨表,更是整体经济与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房地产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2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房地产出现剧烈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远超中美贸易脱钩的直接影响。中美贸易脱钩,即便彻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仅为房地产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将对经济造成更为深远的冲击。
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专家们的观点各异。一些学者尝试用市场经济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楼市,但往往忽略了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楼市并非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是深受土地财政的影响。
在中国,土地全民所有制决定了地方财政在土地资源上的绝对话语权。土地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楼价的攀升,土地成本占据了楼盘销售价格的60%。这意味着,购房者支付的房价中,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流向了地方财政。
地方财政在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影响力之大,足以扭曲整体市场价格。尽管政策层面不希望楼市出现大幅下跌,但市场的供求关系才是决定房地产走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繁荣周期的结束,衰退周期悄然降临。面对这一挑战,政策层面能否在2025年力挽狂澜,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历史经验表明,政策虽然可以调整市场的斜率,延长繁荣周期,但无法改变市场的根本趋势。
在过去,专家们的预测往往未能准确捕捉市场的真实走向。无论是解除计划生育后的人口增长预测,还是疫情解封后的消费报复性增长预期,都未能如愿以偿。同样,降低贷款利率后,房地产市场的反应也并未如专家所愿。
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货币宽松政策,市场或许将迎来新的转机。随着市场货币的增加,资产荒的现象有望得到缓解。尽管过去的预测屡遭挫败,但这一次,市场或许将逐渐触底反弹,从明年开始,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