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储能板块迎来强劲上涨,11月6日多只成分股集体涨停。常宝股份、神驰机电、豪美新材等企业股价封住涨停板,市场对储能行业前景的预期持续升温。这一表现背后,是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的里程碑式进展,该数据已跃居全球首位。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华北地区以3118万千瓦装机量领跑全国,占比达30.4%;西北地区以2672万千瓦紧随其后,占比26.1%;华东地区则以1655万千瓦位列第三,占比16.1%。从单站规模看,1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储能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前三季度等效利用小时数达770小时,同比增加120小时,标志着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阶段。
区域发展呈现差异化特征。华北地区依托工业和人口集聚优势,形成"电源侧+电网侧"协同布局模式,成为储能消纳核心市场;西北地区凭借风光资源禀赋,在青海、甘肃等地建成多个GW级"新能源+储能"基地;华东地区则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江苏调峰体系最大电力达1000万千瓦,上海液流电池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能发展引擎,不仅建成完整产业链,电池和系统出货量更分别占据全球90%和70%以上市场份额。这一规模相当于4.4个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仅2025年5月单月新增装机就同比暴增462%,创下全球产业纪录。
AI算力中心的"零中断"需求正催生储能新蓝海。据测算,我国智算中心年用电量2030年将占全社会5%-10%,单座超大型数据中心年均耗电超10亿千瓦时。储能技术通过"削峰填谷+绿电消纳+应急备电"三重价值,成为算力基础设施核心配套。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推动下,内蒙古、甘肃等西部枢纽已吸引阿里云、华为等企业布局超大型数据中心,配套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典型案例中,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规划2025年新增3GW储能容量,实现100%绿电供应;上海临港智算园区部署的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使每度电成本下降0.18元,算力设备利用率提升22%。IDC预测,八大算力枢纽节点未来三年需配套储能超2000万千瓦,对应投资超500亿元。
产业链各环节全面受益。上游原材料领域,正极材料、电解液等需求激增;中游电池制造环节,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超800亿元,专利达4.3万项,电芯安全失效率降至十亿分之一;国轩高科磷酸锰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获大众集团120GWh长单,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1%。
系统集成领域竞争激烈。阳光电源2025年三季度营收228.69亿元,净利润41.47亿元,净利率18.13%反超宁德时代。其储能业务海外占比从63%升至83%,欧洲、中东市场溢价率超15%,PowerTitan 3.0液冷系统效率达93.5%,较行业均值高3.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出货28.5GWh,全球市占率18%居首。
创新模式不断涌现。通润装备采用"容量租赁+运维服务"模式,2025年新增签约储能项目超5GW,与华能集团合作的山东1.2GW电站进入调试阶段,三季度储能业务营收同比激增320%。其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98%充放电精准控制,山东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收益同比提升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