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内豪华新能源车企赛力斯(09927.HK)正式完成港股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H"双平台融资的自主品牌。当日开盘后,股价以128.9港元低开1.98%,盘中一度下探至118.0港元,尾盘通过强力拉升最终收平于131.5港元,全天成交额突破30亿港元。同期A股市场表现分化,赛力斯A股当日下跌5.56%至146.03元,形成港股与A股的"冰火两重天"现象。
此次IPO创下2025年车企港股融资规模之最,全球发售1.086亿股H股,净募资额达140.16亿港元。认购数据显示机构参与度创历史新高,22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接近50%,散户端超额认购倍数突破130倍。值得关注的是,重庆渝富控股以2.8亿美元领投,7家产业资本合计占比达21%,而外资机构中仅施罗德基金参与2000万美元小额投资,头部外资机构集体缺席,凸显"产业资本托底"特征。
从财务表现看,赛力斯前三季度交出亮眼成绩单:营收1105.3亿元同比增长3.67%,归母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产品结构升级成效显著,毛利率提升至29.9%,净利率达5.10%,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4.15和1.90个百分点。核心品牌问界持续领跑高端市场,M9车型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M8车型突破10万辆,全新M7上市36天交付量即达2万辆,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5.15万辆新高,其中问界品牌占比超90%。
但三季度业绩暴露出隐忧,单季营收481.3亿元同比增长15.75%,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74%至23.71亿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成本端压力骤增,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4.15亿元,销售费用率提升3.5个百分点;研发投入扩大至50.60亿元,同比增长15.8%,叠加华为引望股权交易财务费用摊销,多重成本挤压利润空间。机构预测显示,2025年净利润均值需达100.77亿元,意味着四季度需完成47.65亿元净利润,对产品交付和成本控制提出严峻挑战。
全球化战略成为港股上市的核心驱动力。赛力斯计划将20%募资用于海外市场拓展,2026年前在欧洲、中东地区建设100家体验中心,并与华为共建覆盖80%国际高速公路的超充网络。技术层面,公司累计投入近300亿元构建自主技术体系,形成魔方平台、超级增程等核心成果。新兴业务方面,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达成具身智能合作,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构建"汽车+机器人"双赛道格局。
行业机构普遍看好此次上市的战略价值。东莞证券认为,港股融资将加速海外工厂建设与智能制造升级,问界品牌已进入欧洲、中东市场,2025年有望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出海的标杆企业。方正证券指出,H股上市将打开国际化远期空间,与字节跳动的智能合作可能催生新的增长极。尽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家从重庆走出的新能源车企,正在通过技术自主与全球化布局,书写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