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锂价呈现阶段性回升态势,为锂矿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随着多家锂矿企业陆续披露三季报,行业盈利底部回升的信号与结构性分化特征同步显现,部分龙头企业率先实现扭亏为盈,但整体修复进程仍待观察。
碳酸锂市场在年内经历剧烈波动。年初延续去年跌势,6月底价格一度跌破6万元/吨,三季度反弹至8万元/吨后维持窄幅震荡。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李攀指出,本轮回暖主要受宏观情绪改善、供应端收缩及下游需求超预期三重因素驱动,预计明年价格运行区间将保持在7-10万元/吨。短期来看,四季度现货价格预计在7-9万元/吨区间震荡,12月需求回落或带来阶段性调整。
价格回暖直接反映在企业财报中。赣锋锂业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364.02%,天齐锂业实现单季扭亏。具体数据显示,赣锋锂业前三季度营收146.25亿元,同比增长5.02%,归母净利润2552万元;天齐锂业营收73.97亿元,同比下降26.50%,但通过定价机制优化、联营公司SQM业绩提升及汇兑收益,实现1.80亿元净利润。不过,两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仍处低位,赣锋锂业亏损9.42亿元,天齐锂业仅盈利7127.58万元。非经常性损益成为关键支撑,赣锋锂业通过处置储能电站和联营企业获利4.98亿元,金融资产处置收益约3.71亿元。
行业分化格局进一步加剧。雅化集团凭借锂盐产品销量创新高,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16.02%;融捷股份、永兴材料、川能动力虽净利润同比下滑,但仍保持盈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盛新锂能、江特电机深陷亏损泥潭,且亏损面同比扩大。江特电机营收增长14.62%至14.32亿元,但受高成本锂云母提锂业务拖累,毛利率跌至-16.27%,归母净利润亏损1.13亿元。盛新锂能前三季度营收下滑11.53%,净利润亏损7.52亿元,不过第三季度借助印尼工厂出货及价格回升实现单季扭亏,盈利8871.91万元。
成本差异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上海钢联分析师郑晓强表示,早期布局锂资源的企业凭借成本优势率先受益,而高成本企业受制于开采成本,在价格波动中承受更大压力。部分企业亏损扩大还与项目投资失误有关,但核心矛盾仍集中在成本分布上。以江特电机为例,其锂矿采选及锂盐制造业务毛利率持续为负,直接导致增收不增利。
盐湖提锂阵营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藏格矿业前三季度净利润27.51亿元,同比增长47.26%,其中对巨龙铜业的投资收益达19.50亿元。尽管碳酸锂售价同比下降24.59%,毛利率下滑18.42%,但整体盈利仍具韧性。盐湖股份表现更为突出,净利润45.03亿元,同比增长43.34%,其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于9月28日成功试车,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