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全球市场在AI技术驱动下呈现出结构性复苏态势。美股苹果公司凭借iPhone 17系列的热销,股价自2025年下半年以来累计上涨超30%,创下历史新高。A股市场同样表现亮眼,中证消费电子指数年内涨幅达61%,其中工业富联股价飙升280%,总市值突破1.6万亿元,兆易创新、立讯精密等个股涨幅均超过65%。
咨询机构Statista数据显示,2025年起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将恢复增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1537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8%。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市场,2024年规模达2044亿美元,远超美国、印度、日本和英国等主要市场。中国银河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高峰指出,本轮复苏由AI技术驱动,呈现高端市场引领、产业链库存优化的结构性特征,不同于以往的全行业普涨。
AI技术正深刻改变消费电子产业格局。以智能手机代工为例,2025年上半年ODM厂商出货量占比达43%,创2019年以来新高,华勤通讯、龙旗科技等四家企业占据近九成市场份额。ODM厂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升级制造设施,逐步从单纯代工向技术合作伙伴转型。华兴源创表示,公司已与终端客户建立联合研发模式,在新品开发前期深度介入,提供测试可行性方案,这种合作方式正在产业链中加速普及。
终端场景的创新催生出AI眼镜、车载计算平台等新型智能硬件。这些产品通过硬件场景化适配,将AI算法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智能服务。例如AI眼镜已从显示设备升级为"AI信息层",实现实时翻译和导航功能;AI翻译耳机则具备线上同传和面对面翻译能力。这些创新正在颠覆传统App交互逻辑,探索后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路径。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4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5.6%。
AI原生硬件正在成为行业新增长点。meta发布的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上市后迅速售罄,该产品允许用户在现实世界中与数字内容互动。IDC分析师叶青清认为,智能眼镜是AI功能落地更快、成本更优的终端载体,大模型在语音和图像识别方面的积累将推动其实用化应用。但高峰指出,AI眼镜要成为下一代主流计算终端仍需突破续航、重量、显示效果和计算能力的平衡难题,同时需要建立统一的操作系统和开发标准。
消费电子企业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AI大模型的端侧部署使设备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思考",物联网生态建设则通过设备互联创造协同价值。苹果的跨设备接力和华为的超级终端协同,都体现了让数据和服务在设备间自由流转的理念。高峰表示,在技术同质化背景下,单一产品的硬件优势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真正的差异化壁垒在于提供无缝、智能的生态系统体验。未来可能形成跨设备的个人AI代理,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并在不同服务间主动解决问题。
在这场由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中,消费电子企业正从依赖单一品类爆发转向构建智能终端生态。华兴源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近10%,净利润增长152.4%,显示出明显的复苏迹象。随着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持续推出,行业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这场综合较量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