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的背景下,有着“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全球贸易的焦点。这场盛会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更展示了中国外贸在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
广交会展馆内,咨询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石丽玉每天都要应对数十种语言的交流需求。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言交织在一起,翻译机成了她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她感慨地说:“广交会就像一个全球贸易的缩影,各国客商在这里汇聚,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外贸的蓬勃生机。”
海关总署的数据与广交会现场的热闹景象相互印证。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2%,占比达51.7%。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指出,中国正通过深化与世界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欧美传统市场依然对中国产品保持浓厚兴趣。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开展5天内就接待了200多名采购商,其中欧洲客户占比提升5%。该公司的新一代智能热成像仪凭借高清分辨率和强热灵敏感度,成为境外工业采购商的关注焦点。重庆一家电动汽车充电桩企业负责人则强调,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吸引国际客户的关键因素,即使未来在海外设厂,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分析认为,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供应链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是中国外贸的底气所在,也是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多位参展商表示,采购商们不远万里来到广交会,正是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市场投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外贸企业正在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战略实现“换道超车”。志高空调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廖世兴介绍,公司根据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用户偏好,开发差异化产品,近年来这些市场的订单增长较快,有效弥补了北美市场的损失。
河南晶瑞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中分享了企业的转型经验:“过去我们总是在低价竞争中挣扎,后来意识到必须从‘制造’向‘创造’转变。”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退火装置和改造生产线,产品单价提升至普通同类产品的2至3倍,成功吸引高端客户。
景德镇雨秋陶瓷有限公司则瞄准环保市场,全面实施再生陶瓷技术战略。总经理余昌森介绍,公司将废瓷破碎后加工成颗粒,再混入黏土原料烧制花盆等产品,成功打开环保标准严苛的北欧市场。
外贸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国外贸注入新动能。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亚马逊、TikTok等电商平台打造多维度线上营销网络,跨境电商规模已不输传统外贸大客户。公司负责人王莉表示,未来还将拓展欧洲电商市场,加速全球化进程。
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增长6.4%。有参展商表示,在今年关税波动导致线下贸易遇冷的情况下,跨境电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在本届广交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过去,全球采购商来华主要看重价格优势,如今中国外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含量不断提升,许多品类甚至引领全球行业风向。
在服务机器人专区,来自土耳其阿尔祖姆公司的采购商阿塔伊表示:“每次来广交会都能发现很多创新和创意,中国的创新能力让我十分佩服。”该专区汇聚了46家领先企业,展示最新产品。智慧医疗专区则有47家企业参展,展示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设备等先进产品。
海尔冰箱推出的AI全空间保鲜科技产品成为焦点,其自研AI保鲜大模型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带来AI保鲜、AI饮食、AI生活三大体验,实现从工具到管家的跨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介绍,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称号的优质企业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制造的系统性进阶。中国制造不仅具备规模经济、成本控制与管理效率的优势,更在持续引入新技术、新元素,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技术正全面融入产品供给体系,形成贯穿始终的竞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