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公司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一年前,新北洋董事长宋森在公开场合这样表态。如今,随着多份业绩预增公告的发布,这家以智能设备为核心的企业用数据印证了转型成效——从2015年启动的二次创业战略,终于迎来厚积薄发的关键期。
走进新北洋位于山东威海的总部,展览厅内陈列的打印机、智能柜、金融终端等产品矩阵,与墙上挂满的数十项行业奖项形成鲜明对比。宋森拿起一套火车票打印设备向记者展示:“十年前,我们的设备替代了进口产品,但随着电子车票普及,这个细分市场已大幅萎缩。”这一案例折射出企业转型的迫切性——当原有业务面临萎缩时,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开辟新赛道。
“八大业务看似分散,实则围绕‘无人化、少人化’的核心展开。”宋森解释称,公司通过三条战略曲线构建业务版图:以专用打印、智能终端、金融机具、物流装备为主的第一曲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亿元,同比增长32%;涵盖新零售运营、物流分拣、设备运维的第二曲线,同期收入1.9亿元,增幅达13%;关键零部件业务作为第三曲线,则保持1.3亿元的稳定规模。“每个领域都要做到行业领先,这是我们的目标。”
这场始于2015年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上市初期以专用打印机为主业的新北洋,在二次创业初期遭遇“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董秘康志伟透露,公司曾过度依赖某大客户,相关产品年收入最高达10亿元,如今已压缩至2亿元左右。“通过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的优化,费用占比已回归合理区间,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海外市场成为突破口。2005年收购荷兰东方公司后,新北洋逐步形成“国内验证、海外适配”的出海策略。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贡献收入5.33亿元,占比达42%。去年12月,泰国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其全球化供应能力再上台阶,目前已在海外形成打印设备、智能终端、金融机具的产品矩阵。
在市场竞争中,宋森总结出三条生存法则:首先是“抢先入局”,他回忆十几年前进入物流分拣市场时,团队在电商大促期间全员待命,用24小时响应赢得客户信任;其次是“理性竞争”,面对某新零售项目100多万元的低价中标者最终退出时,新北洋凭借200万元成本的稳定运营拿下订单;最后是“剩者为王”,目前自运营的1万台智能零售柜,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场景创新形成壁垒。
财报显示,自2024年半年度报告以来,新北洋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超50%增长。作为上市公司,其累计现金分红达16.83亿元。“二次创业不是终点,而是持续进化的过程。”宋森强调,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构建差异化优势的企业才能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