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食品近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社区中央厨房”战略已进入深度落地阶段,门店规模突破万家门槛后,产业布局、消费场景与资本价值形成三重增长动能。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锅圈全国门店总数达10,761家,季度净增361家,同比增幅达98%;同期营收预计实现18.50亿至20.50亿元,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4.4%至66.7%,展现出规模扩张与运营效率同步提升的双重优势。
在产业端,锅圈通过自建供应链体系构建起竞争壁垒。目前,其已建成7家自有食材工厂,覆盖牛肉、水产、丸滑及调味料等核心品类,并依托冷链物流网络实现全国大部分门店“次日达”。今年9月开工的海南国际食品产业园成为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该园区不仅承担产能扩张功能,更被定位为新品孵化中心与海外出口基地,标志着锅圈从区域市场向全球供应链迈出重要一步。这种“制造+零售”的复合模式,被行业视为中国版“神户物产+7-ELEVEn”的融合实践——既通过自有工厂掌握原料定价权与品质标准,又借助万店网络渗透社区消费场景,形成工业化生产与零售响应的闭环。
消费端的变革同样显著。锅圈重新定义了“在家吃饭”的业态内涵,其产品矩阵已扩展至175个SKU,覆盖早餐、午餐、晚餐及夜宵全时段场景。明星单品如“毛肚自由Plus”“儿童牛排套餐”等,通过“食材+工具+调味”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将家庭聚餐、露营派对等场景转化为消费增量。线上渠道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放大这种趋势:2025年上半年,锅圈在抖音平台的曝光量超32亿次,直播间推出的“10分钟家庭火锅”等场景化内容,推动线上销售额同比翻倍。会员体系的深化运营则巩固了消费黏性——截至6月末,注册会员达5,030万,储值金额同比增长37.2%,会员客单价为普通顾客的两倍,复购率持续攀升。
资本市场的认可为增长故事增添新注脚。自上市以来,锅圈通过持续分红与股份回购向投资者传递信心,其现金流稳健性与治理体系确定性获得国际资本青睐。2025年8月,公司被纳入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成分股,股价表现与估值水平在港股餐饮零售板块中位居前列。分析师指出,锅圈的独特性在于同时满足消费端“高性价比+高频信任”的需求,以及投资端“稳定回报+成长潜力”的预期,这种双重价值升级使其成为观察中国连锁餐饮零售转型的典型样本。
下沉市场的开拓为增长提供新引擎。2025年新增门店中近半数位于县域与乡镇,这些门店通过“大包装食材+散称零售+小B端批发”的组合模式,在降低租金与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与城市门店相近的营收水平。广阔的下沉市场不仅为万店规模提供支撑,更通过消费习惯培育为未来增长储备势能。随着海南产业园的投产与海外业务的启动,锅圈的“在家吃饭”生态正从中国社区向全球家庭延伸,其构建的“产、销、投”增长模型,或将成为餐饮零售行业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