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市场持续升级,服务消费领域涌现出大量新场景、新体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尤为突出,他们既追求潮流又注重生活品质,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沉浸式餐饮到个性化文创,从仪式感消费到情绪疗愈,年轻人的选择正深刻改变着消费生态。
在北京朝阳西店记忆文创园,一家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沉浸式古装戏剧餐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顾客需换上古装、完成净手奉茶等仪式后,才能落座观看舞台剧。随着剧情推进,全息投影提前展示菜品光影,随后热腾腾的餐食被端上餐桌。这种将文化体验与餐饮结合的模式深受欢迎,餐厅负责人透露,开业以来座位需提前两周预订,周末更是场场爆满。一位澳大利亚游客表示:“这种形式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非常特别。”
仪式感消费正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江西景德镇,年轻人流行“夜市边走边插花”——逛陶瓷市集时挑选几枝陶瓷小花,逐步插满花瓶,既彰显审美个性,又为生活增添浪漫。安徽游客李沐韩说:“这样的过程让生活更有仪式感,也让我更珍惜当下的美好。”
文创领域同样涌现出不少新奇玩法。大连一家文创店将海鲜售卖与表演结合,店员通过“打捞”“称重”“包装”等环节,将毛绒玩具包装成“海鲜”,充满趣味性。陕西游客李玮表示:“购买过程本身就充满仪式感,让人忍不住想收藏。”据创始人刘国超介绍,该产品推出后已开设近30家门店,售出15万只,营业额增长超500万元。
年轻消费者还乐于为“态度”买单。在贵州贵阳夜郎谷景区,抽象雕塑艺术空间和“丑丑的集市”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可以用树枝、石块等材料创作独一无二的“丑东西”工艺品。游客朱芸青展示着自己制作的挂饰:“虽然丑丑的,但很可爱,也很有纪念意义。”贵州开阳县猴耳天坑景区凭借蹦极、大秋千等极限运动,以及专业的穿越机跟拍服务,成为年轻人“必出片儿”的旅行目的地。景区负责人表示,提供跟拍服务后,游客量较去年增长一倍。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情绪疗愈类消费逐渐兴起。上海虹口区一家编织工作室通过针织课程吸引年轻人,大家放下手机,在一针一线中寻找内心的平静。消费者王女士每周都会来上课:“织毛衣的过程很解压,成品也独一无二,比买来的礼物更有意义。”工作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报名人数增长三分之一,课程已从基础品类延伸到萌宠配饰、潮玩穿搭等个性化领域。
成都则打造了“森系”街区,通过开放式布局、迁就树木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社群活动,为年轻人提供“城市微度假”体验。消费者李棣说:“这里的氛围很温馨,下班后坐一坐、吃口热饭,感觉心灵也被温暖了。”据统计,该街区自试营业以来已吸引约500万人次客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