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国内棉纺行业领军企业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发表深度见解。她结合企业实践,从人才培育、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三个维度展开系统阐述,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方案。
作为拥有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到成衣制造完整产业链的全球化企业,溢达集团业务覆盖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稳居全球最大服装制造商行列。董事长杨敏德透露,2019年企业营收突破10亿美元后,面临产业环境剧变的转型压力,促使公司启动系统性变革。
在人才战略层面,杨敏德特别强调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视。她直言:"外界常误解我们只是代工厂,但事实是,从创立之初我们就将工程师视为核心资产。"企业通过与顶尖高校建立人才输送机制,持续引进高学历人才。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推行"工程师下车间"计划,要求新入职工程师深入生产一线三个月,掌握服装制造基础工艺。"我们需要的不是操作机器的技工,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者。"杨敏德指出,这种培养模式使企业获得显著技术红利。
技术创新方面,杨敏德现场展示了自主研发的AI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历经数年研发,成功替代传统人工肉眼检测,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智能制造不是用机器取代人,而是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效率。"她特别强调,在服装行业转型过程中,AI等技术的应用需要精准把握尺度,既要实现自动化升级,又要保障员工技能提升。
关于平台建设,杨敏德分享了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的具体实践。通过自建孵化园区、与深圳科技初创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联合高校进行产学研攻关等方式,打造开放型创新平台。"关键不在于员工是否来自名校,而在于能否形成协作创新的合力。"她以具体案例说明,某研发团队通过跨部门协作,成功开发出新型环保染色工艺,这正是平台效应的体现。企业致力于为每位员工提供公平的创新机会,确保人才价值得到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