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能源版图。从2000年仅3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到2024年突破5.2亿千瓦的规模,二十余年间增长超过1500倍。这场能源革命不仅体现在风电领域——2023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首次超越火电,达到53.9%,标志着中国电力结构进入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今,全国每十度电中就有四度来自清洁能源,区域间的能源竞争格局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内蒙古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全能选手"。2024年,该地区以8179.7亿千瓦时的发电量领跑全国,占全国总量的8.6%。其能源结构呈现"三线并进"的特征:火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风电装机同样位居榜首,太阳能发电量则紧随新疆位列全国第二。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内蒙古在多个赛道均跻身第一梯队,展现出强大的能源综合实力。
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则扮演着"电力供应三巨头"的角色。2024年,这三省分别占据全国发电量第二至四位。尽管当前火电仍是主力(广东火电占比70%、江苏80%、山东83%),但新能源布局已初见成效。广东凭借沿海优势,核电发电量达1254.5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总量的28%,稳居核电第一大省;江苏和山东则重点发展风电,2024年风力发电量分别达541.2亿千瓦时和541.1亿千瓦时,位列全国第四、五位,仅次于内蒙古、新疆和河北。
在新能源领域,四川和新疆分别展现出独特优势。四川以水电闻名,2024年水电发电量达3814亿千瓦时,不仅满足省内需求,还通过"西电东送"工程为东部地区输送大量清洁电力,堪称水电领域的"绝对王者"。新疆则凭借丰富的光照资源,成为全国太阳能发电第一大省,同时水电、风电发电量也位居前列,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助其稳居全国第五发电大省。
从草原到戈壁,从高原到海岸,中国能源版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各省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平衡中寻找突破点,共同绘制出一幅多元、立体的电力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