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但煤炭作为能源安全基石的地位依然稳固。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煤炭2024》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产量及贸易量均刷新历史纪录,其中消费量达87.7亿吨,同比增长1%,产量首次突破90亿吨大关。
在电力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全球煤炭消费预计将于2027年达峰后趋于平稳。这一趋势与中国煤炭产业的稳健发展形成呼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煤炭产量达47.8亿吨,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首位。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中国煤炭产业的格局变化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
山西与内蒙古的"煤省之争"始终是行业焦点。山西作为传统煤炭大省,70年间累计产煤192亿吨,长期占据全国产量榜首。但2019年内蒙古矿产资源大开发后,两大产煤省开始轮流领跑。2024年数据显示,内蒙古以12.97亿吨产量略超山西的12.69亿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7.25%和26.66%。不过今年前8个月,山西以8.63亿吨产量实现反超,全年冠军归属仍存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同样表现突出,与煤炭产业形成"双轮驱动"。这种特殊发展模式使其成为全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典型样本。与此同时,陕西、新疆、贵州等省区也构成重要产煤梯队——2024年三省产量分别达7.80亿吨、5.41亿吨和1.45亿吨,占全国比重合计超过30%。
中国煤炭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的特征愈发明显。2024年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区产量合计3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1.6%,较2020年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新疆表现尤为突出,多个煤矿获批产能核增后,疆煤产量快速增长,成为改变区域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这种空间布局的调整,既反映了资源禀赋的差异,也体现了国家能源战略的深层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