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本来就很美”这句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时,其背后的自然堂集团正以全新姿态叩响资本市场大门。9月29日,这家深耕中国美妆市场二十余载的企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两大国际投行联袂担任保荐人,标志着这家国货美妆巨头迈出资本化关键一步。
相较于珀莱雅、上美股份等同业早已完成上市,自然堂集团的资本化进程显得尤为审慎。直至IPO前夕,这家成立24年的企业才完成首轮外部融资。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期间,欧莱雅集团通过美町公司斥资4.42亿元,加华资本通过Himalaya International投入3亿元,分别获得6.67%和4.20%的股权。这场战略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在技术研发与品牌背书层面为集团注入新动能。
翻开创始人郑春颖的创业履历,这位来自辽宁辽阳的60后企业家,其人生轨迹堪称中国美妆产业发展的缩影。1988年从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后,他进入辽阳市财政局担任公务员。1996年,在全民创业浪潮中,郑春颖毅然辞去“铁饭碗”,在沈阳开设首家美容院。三年后,当他将事业版图拓展至上海时,发现本土品牌在高端商场几乎绝迹,这成为他创立“自然堂”品牌的直接动因。
2001年,郑春颖同时推出自然堂与高端抗老品牌美素,构建起双品牌战略框架。此后十余年间,集团陆续孵化出专注植物护肤的春夏、敏感肌修复的珀芙研、婴童护理的己出等子品牌。这种多品牌布局的背后,是郑春颖对中国美妆渠道变革的精准把握:2001-2005年深耕化妆品专卖店渠道,两年内跃居行业榜首;2006年进军商超渠道,与欧莱雅等国际品牌同台竞技;2020年启动数字化改革,构建起覆盖6.3万个零售终端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系。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贡献68.8%的收入。
这家连续12年稳居国货美妆零售额前二的集团,实则采用典型的家族控股模式。创始人郑春颖与三名兄弟姐妹通过离岸公司及直接持股,合计控制近九成股权。在2025年胡润百富榜上,郑春颖以110亿元身家跻身榜单,其创业故事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然而,集团更名事件暴露出多品牌战略的隐忧。2024年1月,原伽蓝集团更名为自然堂集团,这一调整折射出核心品牌与集团名称的倒挂现象。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品牌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95%左右,其他四个子品牌合计贡献不足5%。这种“单腿走路”的模式导致集团整体增速放缓,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仅3.5%,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7.8%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研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另一瓶颈。尽管官网宣称“数字化驱动的科技美妆企业”,但2022-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占比从2.8%持续降至1.7%,同期销售及营销成本始终高于54%。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在高端化进程中暴露明显:2021年推出的千元级金钻微雕系列,因包装设计与日本CPB品牌高度相似,且推广名“4D微雕”与竞品“4D精雕”仅一字之差,引发市场争议。
面对增长困境,集团在招股书中披露了战略转型路径。今年7月,深圳首家自然堂自营旗舰店开业,上海、武汉、重庆的门店正在筹备中。这些体验店重点打造护肤服务场景,通过沉浸式品牌体验强化消费者认知。募资用途显示,集团将重点投向DTC渠道建设、多品牌矩阵完善、研发投入加大及海外市场开拓等领域,试图通过全渠道升级与技术创新突破发展瓶颈。